狠狠吹一波。
不说在石溪分校混教授职位,以自己资历和学生履历,跑到US前五十的高校混个教授不成问题。
甚至就纽约本土的纽约城市大学,混个教授没有一丁点问题。
更何况,要是林燃拿菲尔兹,他拿石溪分校校董特别贡献奖,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拿了校董贡献奖之后,在石溪分校把助理教授的助理给去了,不是什麽难事。
印度裔的本能占据高地,任由林燃自由发挥,等着给领导作报告的时候猛吹自己的功劳。
什麽我一眼就知道伦道夫是数学天才,所以我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尽管在数学领域我没起到作用,但在成长和生活上我充分帮助了对方。
什麽我为伦道夫的科研生活扫清了障碍,让他能心无旁骛的工作。
还没成果,尼兰詹已经在想怎麽汇报了。
林燃说:「没别的,我做完之后我要毕业,我要从石溪分校拿到博士学位然后毕业回国。」
拿博士学位,回国也好有个东西,另外也是为了母亲别太失望。
不然林燃还真不需要博士学位来证明自己。
而且老实讲,要是可以选择,林燃还是想去哥廷根拿个博士学位,而不是在石溪分校。
对这没啥太多感情。
尼兰詹点头:「没问题,但你在人工智慧领域还是得有篇论文,这个你自己选。
这方面我会帮你安排,如果你真的能解决孪生素数猜想,我想大概学校这边也会很乐意给你提供帮助。」
「如何评价华国留学生伦道夫·林?」
林燃的事迹先是由陶哲轩在mathoverflow上回复,人找到了,然后删除了提问。
然后zoom会议参会的数学家们开始把消息扩散出去。
大家都知道叫伦道夫·林的华人数学家,是石溪分校人工智慧专业博士,提出了一种优美的跨领域结合方法,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弱形式。
这件事本身充满了戏剧性。
量子杂志以「华国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情节」为名刊登了专题文章。
其在文章中这样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