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射需求,比如我就发射一颗科研卫星,或者发射一颗遥感卫星,这些卫星普遍有重量轻,发射频次多但不集中的特点。
也就是所谓你们在公开口径里能够看到国家说要扶持商业航天机构,说商业航天机制灵活丶成本敏感丶创新速度快丶发射周期短,能够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研发方向和项目布局。
这些是高度概括性的表述,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华国航天的任务不包含这一块,那我民营航天机构就来做。
因为主要就是低空发射,需要有高频丶发射重量轻丶成本低的特点,所以大家其实一窝蜂都做的是低运载的低空火箭。
这样做难度也低,容易上手,前期投入低,你把模式跑通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找订单,然后慢慢盈利步入正轨,再探索像SpaceX一样的可回收火箭,把成本进一步降低。
而我们一上来就做的是8吨运载量的大火箭。
当然,在严格意义上充其量算是中型火箭,但和其他民营航天机构研发成功的,在研发的比起来,绝对是大火箭了。」
钱飞的口才很好,当年在航司的时候给航班的同事开会,能滔滔不绝讲上两个小时不带重复。
Tim听完后问道:「所以为什麽你们不走和其他机构一样的路呢?而是要另辟蹊径?」
钱飞幽幽道:「因为月球就在哪里,人类上去过,但已经很久没去了,我们想去看看。」
毕导接过话来:「有华国航天在努力,你们作为一家私人机构又为什麽要做这件事呢?」
钱飞说:「这个问题我们内部开会的时候,教授和我们说过。
华国航天是华国航天,我们是我们,就好像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时候,西班牙和葡萄牙有派出像麦哲伦丶哥伦布这样的探险家去发现探索世界,拓展新的边界。
但同时期也有像伦敦商人冒险者公司这样的机构,自发去探索新的地理区域。
我们希望在星际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太空。」
对钱飞而言,在奥尔德林手底下接受训练,越是如此,他就对太空越是向往。
因为奥尔德林老是喜欢讲自己的登月往事,经常掏出市面上找不到的自己的珍藏照片出来炫耀,动不动就忆当年,然后感慨一下太空是多麽迷人,月球又是多麽有意思。
他们相处才半年不到,奥尔德林讲的这些还是很有新鲜感,很能激发这帮预备太空人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