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不是。
林燃听完后连连摆手:「我不是说这个,当然如果真的有常温超导问世,那自然再好不过。
我关于这件事的思考是建立在没有常温超导的情况下。
我们已经开始在月球南极的基建项目了,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陨石坑阴影区域我们找到了水冰,放置了各类传感器。
它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00K,换算成摄氏温度的话,也就是零下的173.1度。
尽管它和现在常见的低温超导体,温度需要满足在9-10K左右的基化合物比起来,还是有些太高了。
但不代表这个环境我们不能利用起来。
各位理解我的意思吗?
我们把视角提高到宇宙的角度,地球的温度并不常见,超低温或者超高温才是常态。
对这些地方而言,他们的常温超导,就是地球上的超高温超导或者超低温超导。
我们现在把半导体设备运输到月球上的成本远低于要在地球上弯道超车需要消耗的成本。
我们的可回收火箭技术已经完全成熟,燃烧一号改已经常态化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间,我们既然能够东数西算,为什麽不能地数月算呢?」
东数西算是指华国过去的一个战略思考,把数据中心放在西部,因为西部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丶
较少的人口分布丶更小的用电压力丶更低的气温。
结果就是在黔省密密麻麻的数据中心,苹果的云上贵州,而不是云上别的省份。
在场的工程师们都已经听得热血沸腾了。
当半导体和航天联系到一起之后,实在是太令人激动万分了。
「在地球上,我们需要用昂贵的液氮冷却系统来维持超导状态,月球天然就是超导的乐园。」
林燃接着说道:
「我们已经做过一些初步的研究,铜氧化物家族的材料,刚才提到的Bi-2223,中文名是铋锶钙铜氧化物,它的临界温度Tc约110K,在常压下就能实现超导。
而且,它在母体状态下表现出半导体特性,通过氧掺杂,我们能调控载流子密度,让它从绝缘体过渡到超导体。
这意味着晶片可以同时处理半导体逻辑和超导传输,减少能量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