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这些,肯定不会工艺一模一样。
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工业界的磨合是第二步,销售端的普及是第三步,然后这会形成一个循环。
工艺调整优化、销售端普及、用户端反馈、实验室调整,这样循环往复,整个工艺才慢慢成熟,然后彻底取代老的生产线。
并不是说,林燃这边技术刚一突破,马上生产端就能够大规模替代。
这只是把滚雪球的第一步给做了。
“教授,但他们一旦知道原理,工业端的量产工艺,外国很容易突破。”另外一位学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林燃点了点头:“没错,可问题是,只要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生产,只要我们要把技术交付到企业,秘密能保守住吗?
大规模量产、技术保密和技术参与方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没有什么技术能同时做到这三点。
我们要对华国光伏产业有信心,以华国光伏产业的卷王程度,国外就算知道,他们也追不上。”
光伏最开始肯定是靠补贴,这点毋庸置疑。
在早期,阿美莉卡是光伏行业的主要玩家,技术起源于阿美莉卡,整个90年代阿美莉卡都主导了光伏行业的研发和制造。
华国进入行业的晚,但是靠着补贴、产业的垂直整合和供应链主导,迅速实现反超。
补贴只是其中一方面,欧洲同样有补贴,德意志靠着《可再生能源法》引入上网电价补贴,推动欧洲光伏安装量从2000年的不到1GW飙升至2010年的约30GW。
阿美莉卡则通过投资税收抵免和加州太阳能倡议等政策,来补贴光伏产业。
补贴只是其中一方面,技术和供应链的全方位整合,长期政府坚定投资光伏,这两点才是更重要的部分。
在座的都算是业内人士,虽说不一定接到过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但对华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都算得上是门清。
他们很清楚,如果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华国的光伏企业是一定能竞争得过欧洲和阿美莉卡的。
当然,这就要牵扯到卷的程度了。
华国的工程师是真的能做到,为了技术突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