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确定,林教授所说的就是真的?
这会不会是一个阴谋,一个把竞争对手的精力花费在这上面的阴谋?”
伊利亚说:“林教授在直播中提到了,相关理论验证的论文会公开发表,他会对左右脑架构的必要性进行论证。”
杰弗里·霍普金斯纠正道:“没错,但问题是,理论是真的,不代表工程上就能实践,不代表现在的硬件技术就足以支撑工程上对此进行实践。
就好比80年代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有道理吗?有道理啊,我把导弹都拦截了,苏俄的核武器不就打不过来了吗?理论上可行吗?可行啊,只要我的制导系统足够精确,我们就能做到。
这样一来,苏俄对我们而言不就毫无威胁了吗?
问题是现实中花了上千亿美元都没有做到,离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拦截有很长一段距离。
理论可行和工程实践可行之间的距离”
霍普金斯停顿片刻后,伸出双手作向前拥抱状:“可能比整个宇宙还要更大。”
艾米补充道:“没错,这点很重要。
这其中需要有一个非常高效的交互机制,如果没有高效的交互机制,两个分工明确的硬件单元恐怕会变成两个相互孤立的系统,这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导致更多的问题。
从全局角度看,林教授提出来的毫无疑问是一个前瞻性的战略方向。
未来的AGI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的计算协同工作,我们无法仅依靠现有的统一架构去支撑更复杂的任务。
假设我们未来的模型不仅仅是感知任务的强化,还有推理、规划、情感理解,这些任务本身具有完全不同的计算特性。
如果我们在硬件层面没法分工合作,这些任务会拖慢整体效率,反而是得不偿失。”
杰弗里·霍普金斯说:“我同样认为这并非一时的热点,而是深红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我们也同样必须着眼于未来的智能体系架构,考虑到硬件、算法和应用的深度融合,才能在下一代人工智能突破中占据领先位置。
可问题是,我们要什么时候开始?要付出多大努力,现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怎么去做这样的架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