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几十年,我们所有的光伏技术迭代,都像是在一个“有屋顶的房间”里跳舞。
这个屋顶,就是肖克利-奎伊瑟极限。
我们通过不断优化材料纯度、改进电池结构,努力向上够着那个33.7%的天花板,但我们从未想过,原来可以打穿天花板。
这是很典型的一次林燃式的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燃神带领团队做的是直接在量子层面重新定义了光子-电子的交互方式。
他们不再满足于一个光子激发一个电子-空穴对,而是通过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概率优化模型,实现了一个光子产生多个激子的神奇过程。
这就像在一条单行道上,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多车道高速公路。
从技术层面来说,可以说是技进乎道了。
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迭层电池也完全不同。
迭层电池是材料工程的胜利,通过堆迭不同带隙的材料来分段吸收光谱,是一种分段吃的策略。
而这次的量子模型,是在单结电池内部就实现了能量转换效率的飞跃,是一种一口吃下所有能量的革命。
迭层电池有更高成本,有更差的稳定性,有更短的寿命,和这种结构性的革命有很大差异。
光伏发电的成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BOS成本,包括土地、支架、电缆、施工等;二是组件成本。
在过去,随着组件效率的提升,虽然每瓦价格在下降,但BOS成本是相对固定的。
而这次40%的效率突破,对光伏经济模型的改变是颠覆性的。
发电量翻倍,BOS成本几乎不变。
这意味着发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将出现断崖式下跌。
它将使光伏发电的成本远低于任何一种化石燃料,未来甚至可能比核能还要低。
弱光发电能力的提升,使得电站收益更稳定。
投资者不再需要过多担心阴天或清晨傍晚的发电损失,这大幅降低了投资风险,缩短了投资回报期。
如果有门路能拿到货,建议可以考虑去修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