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纳维拉尔角的地面发射中心。
尼克松在发表完演讲后,和白宫高官、记者团队们一起坐在屏幕前,观看来自自由号的实时数据。
尼克松为这次的空间站足足预留了三天时间。
他在卡纳维拉尔角的行程包括了观看火箭发射、空间站对接、发表演讲以及观看宇航员的空间站生活。
发射中心工程师们的屏幕上面闪烁着来自自由号空间站的实时数据。
在空旷场地上,则摆着另一块更大的屏幕上,是来自太空的直播画面。
模糊的雪花点偶尔闪过,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
直播画面同时会随着广播信号,传遍地球每一个角落。
哪怕在莫斯科,人们也在关注着阿美莉卡的空间站。
他们用来自华国的电视,收看来自欧洲的电视节目。
“教授,这里是自由号,”奥尔德林的声音从扬声器中传来,带着无线电特有的失真。
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
因为月球很远,月球是科幻感,三十多万公里外传回的信号。
而现在,就在他们的头上,空间站的高度只有462公里,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近地轨道上。
这给人们的感觉就像是,触手可及。
从研究飞机的莱尔兄弟到飞机成为人们的日常交通工具,也不过短短数十年时间。
1903年的第一次试飞,到1914在洛杉矶至旧金山之间的第一条定期商业空中航线开通,甚至只有短短的11年时间。
32万公里的距离,和人们说殖民月球,月球大改造,这个大家会觉得有生之年都看不到。
但现在,在这个科技爆发的时代,在这个人类探索边界不断扩张的时代,人们会觉得空间站的常态化运作,短则数年,长则十余年就能成为现实。
现在是宇航员在上面,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大家都有机会去空间站。
正是这种奇妙感受,结合科技爆发,让所有人都屏气凝神,期待地观看着从不远天空传回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