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任命了教授担任NASA局长,为赢得太空竞赛奠定了基础。
华盛顿纷纷扰扰,越战前线则在发生变化。
夏天,湄公河三角洲的雨季如期而至,暴雨倾盆而下,将丛林的泥土化为一片汪洋。
北越的游击战士们在地下隧道中蜷缩,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柴油的刺鼻气味。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半年时间了。
无论是北越还是苏俄,又或者是阿美莉卡自己在报纸上公开的消息,都显示阿美莉卡正凭借卫星导航系统疯狂推进。
B-52战略轰炸机不再盲目投弹,而是如手术刀般精准锁定胡志明小道的补给点,凝固汽油弹在GPS引导下直击隧道入口,将整个战区化为火海。
北越的防空部队,他们主要依赖老旧的苏制SA-2导弹在这样的情况下,早已疲于奔命。
命中率不足20%。
美军飞行员们越来越肆无忌惮,低空直升机编队利用卫星信号实时校正航向,穿梭于山谷间,切断北越的退路。
前线推进如潮水般迅猛。
最近,整个阿绍谷的阵地在短短一周内就能丢掉三处据点,河内的指挥部在无线电中听到绝望的呼救:“他们知道我们在哪里!”
过去这样的待遇属于阿美莉卡军队。扮演幽灵一样角色的是北越的树人,而在无线电里哀嚎的是阿美莉卡大兵。
现在北越的地理优势丧失,此时已优势全无,只剩劣势。
“同志们,”来自燕京的李工程师一行人带来了第一批的样品,一共20枚灰色的导弹,每枚长约6米,直径0.4米,表面覆盖着低反射涂层,能在雷达上伪装成丛林杂波。
他对北越防空营的营长阮文泰说:“这是龙影导弹,和过去导弹不一样,它专治那些天上的眼睛。”
李工程师指着卸下的木箱,里面是导弹。
导弹的核心是新型地对空系统,利用华国最新的集成电路模块。
一个手掌大小的铝壳电路板,内嵌硅基MSI芯片阵列、脉冲多普勒雷达处理器、红外复合寻的头和模拟自适应干扰器。
不同于SA-2的无线电指挥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