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词和思维导图。
他的速度极快,仿佛不是在阅读,而是在扫描录入。
“苏寒,你看这么快,能记住吗?”王涛忍不住问道。
苏寒头也不抬:“还行,主要抓框架和核心观点。细节可以慢慢反刍。”
三人对视一眼,再次感受到了“学神”与“学霸”之间的壁障。
“对了苏寒,”李振放下复印件,想起下午的疑问,“你下午课上那个反向冲锋的思路,还有抢占高地后的火力调整,是不是从陈教授这些战例里得到的灵感?”
苏寒这才抬起头,想了想,说道:“不完全是。陈教授的笔记更多的是提供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具体的应对,更多是基于……嗯,一种感觉。”
“感觉?”王涛瞪大眼睛。
“就是对战场态势的直觉判断。”苏寒试图解释,“比如,当你处于绝对劣势,常规手段无效时,唯一的生路往往存在于对手的‘盲区’或者‘认为不可能’的地方。”
“抢占高地看似冒险,但在那种地形下,反而是将分散的被动作战,转化为集中兵力占据局部主动的唯一机会。火力调整则是基于对剩余装备性能和反应时间的估算。”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李振三人却听得心惊肉跳。
这“感觉”背后,是对敌我心理、地形利弊、装备极限的精准把握和超强计算,是无数次在生死边缘锤炼出的战场嗅觉!
“得,当我没问。”王涛悻悻地扒拉了一口泡面,“跟你讨论战术,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刘斌推了推眼镜,认真道:“不过苏寒说得对,理论是骨架,直觉是血肉。陈教授的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坚实的骨架,而苏寒的……‘感觉’,则告诉我们血肉该如何生长。两者结合,才能真正理解战役指挥的精髓。”
“有道理!”李振重重点头,拿起另一份资料,“那咱们也别光看不练。来,把这个‘红蓝电磁对抗想定’一起推演一下?看看按照陈教授的分析方法,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好!”
宿舍里的气氛再次升温。四人围着资料和沙盘草图,时而激烈争论,时而埋头计算,时而因想出一个妙招而击掌相庆。
泡面的香气与思想的火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