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地叹了口气。
“振华啊,”他重新斟上热茶,声音低沉,“你的想法,充满了年轻人的锐气和希望,这很好。
但是,你把这场国运之争,想得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韩振华心中微微一凛,面上却保持着谦逊的微笑:“哦?还请冯叔叔指点迷津。
晚辈确实见识浅薄,只是觉得事在人为,尤其是我方若再情报准确些,准备充分,未必不能创造奇迹。”他再次加重语气的强调了“情报准确些”这个他自认为的决胜因素。
冯敬尧抬起眼,目光如古井般深邃,掠过韩振华自信的脸庞:“天时?地利?人和?
振华贤侄啊!国力、军力,这是硬实力的差距,如同鸿沟天堑,绝非是‘假、大、空’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能够轻易填平的。
日军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种师团,其火力、机动力、后勤保障,远超我军寻常两三个军!
他们可以承受多次失误,而我们呢?
我们一次都输不起,一次战略误判,就可能是万劫不复。”
他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杯,继续道:“这就像下棋,对方车马炮俱全,子力雄厚,我们这边经过几十年军阀混战,却残局已久,只能步步为营,谨慎至极。”
冯敬尧的话绵里藏针,既点出了残酷的现实,又保留了长辈的提点之意,并未直接否定韩振华,却将他的“乐观”置于一个更“现实”的背景下审视,显得极有分寸和高情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0章天时?地利?人和?说白了就是假、大、空(第2/2页)
韩振华正想再委婉地辩论几句,比如“狭路相逢勇者胜”、“精神力量可以弥补物质差距”之类,忽然,窗外由远及近传来报童极其尖利、甚至带着些许亢奋的吆喝声,刺破了租界夜晚的相对宁静:
“号外!号外!中日两军淮河沿线爆发激战!临怀关一夜血战,失而复得!”
“号外!号外!”
“号外!看最新战报!倭寇强渡淮河!我军奋勇抵抗!”
韩振华的心下一喜,瞬间将方才的辩论抛诸脑后!
来了!战报来了!验证自己得意的时刻...........来了!!
他几乎要立刻起身冲出去买报纸,验证他“预言”的“开门红”!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