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他抬头看向窗外,太原城的上空,似乎已经笼罩上了一层战争的阴云。
他之前的雄心壮志,此刻像是被一盆冷水浇灭,只剩下无尽的疑惑和不安。
“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居然把八路军和晋绥军凑合在一起联手?”
此时,筱冢义男站在太原城日军指挥部的沙盘前,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沙盘上,代表晋绥军与八路军的红蓝标识正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太原靠拢,形成了一种罕见的合围之势。
他手中的指挥棒悬在半空,脑子里反复回荡着一个问题。
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能让这两支素来互不统属的队伍联手?
要知道,即便是常凯申,也没能真正调动得了晋绥军和八路军。
先说晋绥军,那是闫老西经营数十年的“家底”。
从清末民初到抗战时期,闫老西始终抱着“保境安民”的心思,把山西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常凯申的中央军几次想渗透进山西,都被闫老西用各种手段挡了回去。
抗战爆发后,晋绥军虽名义上果党指挥。
但实际上仍听闫老西一人调遣。
常凯申想让晋绥军配合中央军作战,得先许以粮弹补给,还要看闫老西的脸色。
一旦触及山西的利益,闫老西宁可按兵不动,也绝不会让晋绥军为中央军“牺牲”。
就像徐州会战,常凯申三封电报催促闫老西派兵增援。
而闫老西却以“山西防务吃紧”为由,只派了一个旅象征性地出省,还没到战场就以“粮草不济”撤了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1章始作俑者是江晨,刷新筱冢义男的认知:他哪来这么大本事(第2/2页)
再看八路军,情况就更特殊了。
八路军虽编入果党战斗序列,但本质上是我党的人民军队,有着自己独立的作战体系和战略方针。
常凯申对八路军始终心存忌惮,既想让八路军在前线抗击日军,又怕八路军发展壮大。
所以常常克扣粮弹补给,还时不时搞“摩擦”。
之前常凯申想让八路军南下配合中央军打五汉。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