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账本,在路灯下飞快记录:“上午56式步枪12支,子弹1800,白磷手榴弹80枚,火箭炮炮管3根……”
“比昨天多了两成!”
赵刚路过兵工厂时,听到这声音,脚步顿了顿,望着车间里透出的灯火,眼底多了几分暖意。
……
此时,另一边。
制药厂的厂房比兵工厂更显简陋,却弥漫着浓郁的消毒水味。
因为青霉素的生产对环境要求高,工人们在车间里搭起了临时无菌棚。
棚外挂着厚厚的棉布,挡住灰尘和蚊虫。
厂长戴着口罩,手里拿着试管,正盯着培养皿里的青霉素菌株,眉头紧锁。
“温度再调高一摄氏度,菌株繁殖得更快些!”
几个穿着白大褂的技术员围在恒温箱旁。
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旋钮,温度计上的刻度缓慢上升,每升一格,他们的呼吸就急促一分。
“前线送来的伤员名单又多了一页,咱们多生产一支青霉素。”
“就可能多救一个战士的命!”
厂长说着,拿起接种针,将菌株接入新的培养基,动作精准得像在进行一场手术。
无菌棚外,十几个女工正在分装青霉素。
她们戴着一次性手套,将配好的药液吸入针管。
再贴上标签,放入消毒后的箱子里。
工人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针管,已经有些红,却不敢眨眼。
她知道,这些针管送到前线,可能就是战士们的“救命符”
。
“昨天分装了200支,今天已经装了180支,天黑前肯定能!”
她跟同事说着,手指却没停下,针管在她手中流转,像在编织生命的防线。
赵刚来视察时,正遇上运输队来取药品。
几个战士小心翼翼地将装着青霉素的箱子搬上马车,
厂长跟在后面,反复叮嘱:“路上别颠簸,这药怕震!”
“到了前线,优先给伤重的同志用!”
赵刚拍了拍厂长的肩膀,没多说什么,只是眼神里的感激。
厂长全都懂。
此刻,任何话语都比不上一瓶瓶能救命的青霉素。
……
另一边!
食品厂的厂房里,蒸汽弥漫,刚蒸好的馒头散着麦香。
顺着窗户缝飘到街上,引得路过的孩子直咽口水。
和面的师傅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脊背上满是汗水。
他双手握着和面杖,每一次下压都用尽全身力气,面团在他手下逐渐变得光滑筋道。
“今天要蒸五千个馒头,还要做两千块压缩饼干,得抓紧!”
他对着旁边揉面的徒弟喊道,声音里带着喘息,却依旧有力。
旁边的压缩饼干生产区,机器轰鸣声不断。
工人们将混合好的面粉、杂粮、盐和少量糖倒入机器,压制成一块块坚硬的饼干。
工人负责将饼干装袋。
“战士们带着这饼干,饿了就能啃两口,扛得住打仗!”
工人一边装袋,一边跟旁边的阿姨说着,脸上满是自豪。
厂房角落的灶台上,几口大锅里正熬着米汤,热气腾腾的米汤翻滚着,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