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我们的最终目的。
跟朋友之间保持友善。
(第一性原理就是形而上学,归本溯源。
)
该有的磨难,该有的劫数,感谢一切的造化,让我们修行成神。
人是环境的产物,无论你是渐悟,还是顿悟,就像朗基鲁斯因眼睛被耶稣的血沾染而感化,成为一名修士,最终成为了圣朗基鲁斯(我也注定会成为圣人的门徒)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可以在修行的过程中被某样事情或某个人感化(跟禅宗的传教宗旨颇为相似——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东方也有很多这种被感化的案例,如果用稻盛和夫的话来说,就是由可燃性材料变成了自燃性材料。
用《大染坊》中陈寿亭的话来说,上等人才不需要鞭子,自己知道走。
算是点石成金了。
但就如千里马遇伯乐,需要各种机缘巧合的恩赐(也可以写作锤炼),不然《白鹿原》里的黑娃不会成为朱先生最得意的门徒。
一只狗冲你狂吠,你不会那么生气,但是如果一个人对你叫,你就会陷入一种针锋相对的恶性漩涡之中。
这就是思维的有趣之处了。
让我想起了雾里的岩石。
日记正文
时间消耗:学习大于娱乐大于锻炼大于休息
计划的执行度6o
金子与灯塔: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积极主动格物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