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这就是科学种植的好处,现在的玉米,比我们以前种的玉米,差不多要多三分之一或者是一半。”
我走上前去,用手比了一下,虽然与原来国度还有些差距,但是已经很接近。
老农望着自己家的玉米地,忍不住有些自豪的说。
“就凭这十几亩玉米地,今年其他的粮食不丰盛,我们一家也不会至于饿死,还是华夏国家好啊。”
“客官,那你知不知道我家现在种了多少亩小麦吗?”
我站在上面望了看周围许多地方,竟然都是年老的人,忍不住有些疑惑。
“大爷,怎么种地的都是年龄大的,年轻人呢?”
“这个你们就不懂了吧,年轻人现在要修水利,道路,房屋等等,我们年老的没那个力气,种地就行了。”
“我们今年种了几十亩小麦,看天气还是一个好丰收年。”老农沉醉在自己的丰收里面。
我们告别了老人家,还从他嘴里得知李元纯他们在什么地方,而且还离这儿特别的近,最多一天的路程。
……
李元纯正忙得不可开交,正给他的学生讲解,周围还围了很多人,一点声音都没有,聚精会神的听他讲。
我就在外围,就这样静静的听着。
“老师,我看见先生在外面。”一名学生,看到有人提问,趁这个机会给他老师说。
“
“先生。”
“李老,周围这么多人,都是来听课的嘛?”
“大部分是这儿招收的学生,现场教学比在课堂里要好得多,先生,你来干什么?”
我把来意给他叙述了一遍。
“这个先生你就放心吧,谁都不愿意放弃这个好的年代,都会珍惜他,你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你看看周围年老的种植庄稼,小孩子上学,青壮年全部在工地上修建水利,还有乡村道路。”
“李老,听传闻你派学生去天隆高原考察,说要修建一条水渠,把上面的水源引到星云平原,这是真的吗?”
“有这个打算,但是要等到他们拿到地质勘探的情况,才能作决定。”
我立刻摸出手机,挑出了红旗渠的纪录片,点开播放,递给了他。
“看看这个,也许对你老有帮助。”
李元纯看了我一眼,接过手机,来到了一棵大树下,静静的坐在那儿观看。
我在那儿静静的看着,李元纯看完之后,闭着眼睛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你原来国度的人民,真的值得敬佩。”
的确是,他们用小鸭游水的方式,测出了落差。
“李老,我有激光水平仪,只要你确定路线,我就能在岩壁上,测出水渠的高低还有走向。”
“你说到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像修高速道路那样,分段施工?”
我点了点头,不无担心的说道。
“就是不知道,这儿的岩石硬度如何,如果太硬,会影响施工进度。”
这条天渠,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修好,解决了星云平原的居民用水,生产用水,为星云平原这个粮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星云平原生产出来的粮食,为塞北江南,提供了一切。
这条天渠,李老并没有采用平缓的方式,由于地势的原因,从天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