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的国都已经沦陷,为什么你们还安居于自己的封地,不去勤王护驾呢?”
被问话的贵人很疑惑,“我为什么要勤王?”
“大流士三世的统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说的理直气壮,
也让从小接受严格诸夏教育的随思等人无语凝噎。
虽然诸夏诸侯混战,
臣子嫌弃自己君主太傻从而另投明君的行为,屡见不鲜。
但在更多时候,
为主君尽忠,
为知己行义,
也是常有的。
在诸夏君子丰富多样的道德观里:
伍子胥出奔吴国,回头攻破自己老家楚国的行为,是可以被称赞的。
申包胥跑到秦国,在秦国宫廷门口大哭数天,最后哭得秦哀公心软支援楚国复国,也是可以被称赞的。
而其核心,
便是“在其位,谋其政。”
你不想尽义务,甚至还要反手攻打,
那也得先跟之前服侍的主君切割好关系,而不是一边吃着主君的饭,一边砸着主君的鼎。
偏偏这种会被诸夏君子谴责为“小人”的家伙,在波斯到处都是,甚至引以为傲——
看啊,
谁来了都要拉拢我,
这就彰显了我的地位和权势!
随思等人感慨了一番蛮夷之国的“礼崩乐坏”远超诸夏,然后又讨论起参与战争的另一方。
随思说:
“那个叫做马其顿的国家,已经占领了很多波斯的土地,追杀这里的君主。”
“但我又听别人说,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并不如波斯,他就不怕占据了这里,最后被更换了祖先传承的血脉吗?”
以小族而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