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便已有之。
如今不过是将民间默认的东西,变得合乎法度罢了。
人是立足于大地的,
生老病死,都离不开脚下的土地,身旁的水流。
耕种收获粮食,
捕捞得到鱼获。
实在不行,还能钻到山林中打猎采摘,总归是能翻出来一些东西的。
所以,能从土地中获得多少,
那就意味着一个人的财富能有多少。
所以“争地”,就成为自蛮荒以来,先祖遗传给诸夏之民的“天性”。
周天子之时,为了巩固统治,在铜铁之器不足的情况下,促进生产,故而有“井田”之制。
但这样的制度,
总归是要随时代而改变、崩溃的。
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乃至于秦国的“废井田、开阡陌”,皆是如此。
可随着土地私有的程度越发普及和深入,新的问题也逐渐出现。
贵人占据的土地越来越多,
平民能够获得的土地越来越少。
而在“井田制”的残余影响下,贵人和平民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
既然天生高贵,
那就应该拥有大量的财富,还有肥沃宽广的土地,用来供养这从上古延续下来的珍贵血脉。
平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已经是一种莫大恩赐了!
除此之外,
贵人还会因为“这是我应得的”,而拒绝缴纳赋税,
新兴的农夫地主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想办法隐藏自己的土地,避免缴纳太多的钱财。
所以皇帝的新命令,
注定会让许多人不高兴。
虽然在皇帝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