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春秋”极为欢迎呢!
反正在“新春秋”之下,
受到折磨的又不是诸夏君子,
即便仁慈如孙恩的人,也没办法对此有任何反对意见。
何博想起正在泰西指点日耳蛮的太平道、中南努力奋斗的嬴氏子,还有那一批跨过西海,走向北方黑土,已经跟当地土著碰撞起来的老秦人,便也跟着孙恩一块微笑起来。
“的确是这样!”
“这可真是生机勃勃、万物竞发啊!”
他可太期待几十年后的全新格局了。
而随着返回室内,
失去了上帝恩泽的孙恩再度躺下。
只是这一次,
他没能苏醒过来。
刚刚成立没多久的辽东燕国,又迎来了一位新的燕公。
那正是当初听说汉廷开具优渥条件,诱使黄巾军投降,从而气冲冲来到孙恩面前,发出质疑和担忧的年轻将领。
当然,
此时的他早已褪去了青涩,有了扛起一个国家的能力。
他承接了孙恩的梦想,本身也怀抱着炽烈的希望,又立下过许多功绩,想来可以让新生的燕国,沿着先人的道路,走到更远的地方。
不过,
等三代人过后,一切便不好说了。
……
与此同时,
海东半岛上的乐浪郡,
一艘海船正驶离港口,朝着中原的齐鲁大地进发。
船上装了乐浪郡的官员,而其目的则是去洛阳都城,向天子表示归顺。
王莽乱政以来,
乐浪与中原的交流已经断绝了多年,原来的太守便生出了据地自立的想法。
他在宴会上对那些郡中豪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