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原飘落的雪逐渐消融时,
未曾有过明确冬季的新夏之地,却仍在璀璨的阳光下,感受着仿佛冬日的寒冷。
从东方迁移而来的、由匈奴人建立的杞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成长为了一个北至河中,南至信度的庞大国家。
周时弱小,春秋时便覆灭了社稷,大多情况下只出没于诸子文章中的杞国,在千百年后迎来了莫名其妙的复兴,并继中原的夏朝之后,创造了属于大禹后裔的,新的辉煌。
这让杞国人为之自豪不已,认为几十年前跟随太祖王智前来西方,实在是一个充满光明的选择。
但隋国对此却持有反对意见。
承平太久的新夏人因为杞国的事情,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一些隋国的有识之士在隋杞签订合约,每年都要供给其岁币后,便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割地让城,即使拥有天下之土,又能割让多久呢?”
“赔钱偿物,即使拥有天下之财,又能赔偿多久呢?”
“杞国步步紧逼,若我隋国仍以往昔安然姿态处之,只怕月氏人的灾祸,又要在新夏重演了!”
而对于这样的言论,
很快有另外的声音发出,以示反驳:
“说什么大月氏的灾祸重现?”
“怎么可以这样侮辱杞国呢!”
月氏,是不通文化的蛮夷,不知晓礼仪的混账。
但杞国,却是夏后氏的血脉,是汉皇的外甥。
月氏人在阳关之外的土地上,只知道放牧牛马,前朝末年来到新夏,也只知道劫掠财富和人口。
可杞国才不这样!
杞人在水土充盈的大宛故地耕种,在信度河的左岸开垦农田,用诸夏的法度和礼仪治理百姓,这让他们的根基牢固的扎在土地之下,比起犹如浮萍一般,会随着风动水流而聚散的月氏人,更值得警惕和畏惧!
这两种声音合流,更让隋国的学者勇士们感到忧虑不已。
他们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