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柔弱,以儒术治国,是不明国情的,是读经典读傻了的。
而他的重儒和宽仁,却是有底线、有规划的。
“松弛自当有度,儿子如何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母亲放心就好!”
当今天下大治,
内部期盼着享受盛世到来的快乐,
外部也因西域的收复、燕国的衰败,而得以舒缓兵力。
朝廷只需要迁移足够的人口前往帝国的边疆屯田助守就好。
至于其他的,
像班超那样的将领,自然不会让皇帝有烦恼的机会。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军功获取地位的机会逐渐减少,
世家大族再想维持自己超然的格调,除却钻朝廷空子在地方跑马圈地,获得实际上的利益之外,
还需要依赖对诸多儒家典籍的注解,掌握释经权,为自己培养大量的追随者,以求面子上鲜艳明亮,用良好的名声,足够的知识,让家族得到更加长久稳固的传承。
齐地的孔家,
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暴露真面目,篡登大位前的王莽,
不更是此道高人吗?
后世种种之事,
也证明了在天下太平之时,掌握话语权,让说话声音大到压过他人,的确可以获得许多利益。
以至于时代流转,王朝倒了又兴,经学家们还能利用手中的笔杆子,以“圣人之言”为刀剑,做太多太多的事。
可惜,
在他们动手攫取这样的力量之前,明帝就注意到了这方面。
天下人的口舌,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管控的。
有些话,
该说还是会有人说的。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