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论衡》,便被当地官员急匆匆的抄录一份,送到了皇帝面前。
而这本书中承载的智慧,自然也给了已经刷了《明物》好几遍的皇帝新的启发。
能够在临别之前,对泰西使者说出“传道不传技”之语的皇帝,对于技艺的重要性,是有着一定认知的。
天下能够得“道”的人,是十分稀少的存在。
但“技”却是可以通过学习、磨练,掌握一些的。
大汉的人口有数千万之众,
假使得“道”者万一,其余者得“技”,那么天下会变得如何繁荣昌盛,就连聪慧到让世人诧异的皇帝,都无法想象出那样的画面。
但这并不妨碍他试着去做一做这件事。
毕竟他年轻,气血正盛。
当他的眼前流露出一丝有关美好未来的可能时,他是愿意去追逐的。
年轻人总怀抱着奇妙的想法,
而皇帝的身份更给予他将这个想法落实起来的可能。
至于传播先进技艺,乃至于教导世人学习、思索、开拓,会对统治造成怎样的后果,皇帝自然也是考虑过的。
如果放在后世,
他可能选择禁锢民智。
可现在是大汉的时代。
是承载满天星河之名的时代,
是掌握大权,平等折磨所有人的皇帝,也会潇洒的跟臣子讨论“汉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的时代,
是延续了先秦气象,君臣坐而论道,可以互相指指点点,不需要一再磕头歌颂,将君王视为超乎一切的时代,
是会时常派遣官吏去往乡村传达政令,教授耕耘技术,并广开学校,让百姓可以认字明理,评议朝政的时代。
所以皇帝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这是他的国家,
这是诸夏自古以来生活的土地,
这个国家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