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赵回便用周公的例子回复他,“我听说有次诸侯去宗周朝贡天子,周公询问姜齐太公和鲁公治理封地的情况。
当周公听说姜齐太公治理齐国:‘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时,便预言说‘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由此可见,因地因俗去进行统治,才是有利于国家的,也是遵从了先贤教诲的。”
“我的父辈,筚路蓝缕才建立了新夏,我们这些后人不敢轻易将这样的基业舍弃,所以很小心的维护着社稷。”
“不过!”
他话锋一转,又强调起来,“新夏的建立,是为了替天子教化万民的,所以虽然有从其俗而治之举,我等也不敢因此忘却根本,化夏从夷!”
“好好好!”
“就应该替予去教化那些域外之民!”
天子扁高兴的说道。
但韩使随后也出列,有些挑衅的说道,“九州之地,先贤已经划分清楚了!”
“出了九州,就是域外蛮夷!”
“你们立足在那里,怎么还不算是蛮夷呢”
赵回哈哈一笑。这个问题,
他可是等待很久了!
毕竟在“新夏凭什么自称为夏”这件事上,新夏的君臣学者们,也是讨论过很多遍,为自己的统治和文化构建寻找理由的。
传统的“夏”,
即是“九州”,即是“中国”。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旦离开了九州之地,
自然不能再说是“夏”了。
但新夏已经建立,
君臣不可能推翻自己的统治,于是便绞尽脑汁,开始为自己的称呼,寻找起理由来。
呵!
要不是在“九州”之说上有些学问,这次出使,可轮不到赵回来带队!
只见赵回当即出列,对四周来使说道:
“何谓九州”
“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乃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愚以为,以天下之大,应当有大九州,小九州之分!”
“所谓大九州,即普天之下,无论海外!”
“而其小九州者,据天下之精华,育万民之所在,是为中国!”
“故而天子者,当治大九州之土,而不仅限于小九州之地!”
“是以新夏不远万里,也要回到祖地,拜见天子,求得册封!”
“《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先贤之所以有此言,便是因为有此意而已!”
他说的理直气壮,也颇有道理。
因为在拜见天子之初,使团已经替天子说明了域外的大致情况:
域外自有国家文质,其人殊异,不与诸夏同。
而诸夏的君子们,说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来,此时还真比不上连波斯王都捡回来了的新夏。
因此,
各国使臣也听得呐呐不敢言。
诸夏的君子们,在论道方面,还是遵从了些先贤教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