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的低下了头。
何博大度的原谅了他,
毕竟身为一国之主,
为自己国家的未来考虑,这是很正常的嘛!
嬴端只是太想进步了而已。
随后一段时间,
何博就在秦国的太庙里搭窝住了下来。
阿房城这边,
没有太大的河流,
而且其中流水,还要注入西海——
可那么大的一个海,
还跟地中海连通在一起,
是此时的何博配染指的吗
所以他根本不打算在阿房这边当水伯,只计划着之后再蹭秦人迁都的车,去新的国都那边。
而这样的等待,
也没有太久。
当那被命名为“安都”的城邑修建起了宫殿后,
阿房这边,就开始了搬家。
现任的秦王和其臣子,是第一批动身的,
而作为社稷象征的宗庙,肯定也要跟着搬迁。
于是,
何博就混入其中,从北至南,来到了安都城中。
他一落地,就对嬴辟疆他们说,“这里的确比阿房更适合当大国都城。”
嬴辟疆点头应道,“当年选择在那里建国,只是想方便积蓄力量罢了。”
现在国家强大了,
再蜷缩在那小小的发家之地,就有点自缚手脚了。
“不过,这里的蛮夷数量好像有点多哦。”
何博飞到天上俯瞰了一下安都城的风貌,然后落下来对他们讲道。
凭借此时秦国的影响力和威名,
当其新都的选址确定好后,就有无数人的自发涌到这边,希望可以在这里提前占据一些土地,好做个“王城脚下”爷们。
其中,自然包括一些早已臣服于秦国,接受诸夏智慧教化的夷狄。
他们可太想进步了!
而且安都城本身,也位于商路的关键位置,四方汇聚的商人数量,十分繁众。
有从泰西罗马来的,
有从西南埃及来的,
甚至还有几个肤色深黑,一口白牙在空中闪烁的。
见多识广的鬼神见了,都得感慨一声“生物多样性”。
好在嬴端及时解释:
“其中一些,是来秦国朝贡的小国使者。”
作为主人的秦国乔迁新居了,
这些饱受爱抚的仆从国,怎么敢不过来表示一下恭喜呢
而这些小国,
由于屈服的比较早,平时也较为听话,
因此秦王没有对其采取“波斯政策”,还对之多有安抚——
毕竟嬴端在两河做的事情,
连隔海而邻的罗马都听说了,
那位跟嬴端相识,同样年迈老朽的学者波利比乌斯甚至挣扎着过来这边,想要亲眼见证一场“前所未有”、“远超当年亚历山大”的征服运动。
而作为一个会使用“十一抽杀”这种行为艺术的国家,在了解到诸夏君子特有的建筑美学后,都忍不住对之咋舌。
如此一来,
在雷霆手段之后,自然要把自己温柔的一面显露出来,好让西海之地的人知道:
在老秦人看上他们家地,拿着锄头的手蠢蠢欲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