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博又去围观了下新夏君臣的朝会,还有当地百姓的生活。
这下,
两位夏王可就有话说了。
他们在听闻河伯夸赞夏国对百姓的抚育宽仁后,便抖擞起精神,问出了一个大胆的问题:
“那敢问!”
“在河伯眼中,是汉国好,还是夏国好呢”
“都好啊!”
能让百姓丰衣足食,即便天灾到来也能获得帮助救济,这怎么能说坏呢
“那我夏国,是否有同汉人争夺诸夏正统,做天子的可能呢”
现在诸夏的范围,
已经有了极大的扩张,
发源于黄河岸边的炎黄子孙在这两百年间对土地的攻取占有效率,并不弱于当年西周的大分封——
虽然周天子当年的确是给诸侯们画了大饼,把他们散布到了许多自己未曾真正控制的地方,
但等到周鼎迁移,秦国天命确定之时,诸侯们早就凭借自己的努力,将当年的大饼实实在在的吃到了自己的肚子里。
诸夏君子的脚步,
也因此完全的从黄河两岸走出,
走到燕山以北,吴越以南的地方。
而眼下,
域外的秦、夏,各拥百万人口,占据万里江山。
人数不可谓不众,
土地不可谓不广,
国家不可谓不安定,
府库不可谓不充实。
如此,
有进步想法,是很正常的。
而听到这样的问题,
何博只是看了眼颇为紧张的夏王,然后沉吟一阵,反问他道,“你打过铁器吗”
夏文王说,“我当年起兵平乱的时候,境况还很艰难,的确和匠人们一同铸造过刀剑箭矢。”
“那你觉得,打造一柄锋利的刀剑,需要注意什么呢”
“需要多多的锻打,却不能过度。”
“需要频频的磨砺,却不能过激。”
说到这里,夏文王就明白了河伯的意思。
他住了口,只发出了一声叹息。
他的儿子夏成王还在追问,“为什么要说这个”
于是父亲就告诉他,“你是守成之君,没有经历过战乱,哪里了解这些呢”
夏成王不服气的说,“我也曾亲率军队,南征过身毒的不臣之国,攻破其国都,俘虏其国主的!”
他也有一定武功啊!
夏文王随即吹胡子瞪眼的打了他一下,“你还好意思讲这个!”
“你有这样的武功,却仍没有得到庙号,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身毒诸国,
从新夏建国开始,就是出了名的一打就碎,一碰就跪。
跟这样的对手比较,怎么可能得到足够的磨砺呢
而夏文王的功业,
可是从新夏内乱中卷出来的,
当时蜂拥而起的夏国群雄,
又哪里是身毒人可以碰瓷的呢
因此,
那些曾经跟随过夏文王,经历了那段混乱的臣子,自然看不起成王的“武功”。
总不能连殴打小孩也要嘉奖吧
至于北边的大月氏,
其迁移来到河中之地后,便显得温顺了许多,被安逸生活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