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大汉皇帝的话来说,那便是“天生富贵”。
他私生子的身份,
在当今之世,根本不足一提,反而要成为其“神话”的一部分。
也许正因如此,
霍去病打起仗来,很多东西都不在乎。
他仗着年轻,从不将奔袭的痛苦放在眼里。
当踏上草原的那一刻,
他只需要两个东西——
一个是敌人的位置,
一个则是击溃敌人。
他可以好几天不脱下盔甲,
可以好几天不离开马背,
甚至在奔袭之时,还可以一直不进食,不饮水。
“这对身体的损耗,是很严重的。”秦国的勇士这样说着。
对如今夹杂了许多西戎放牧风气的秦国来说,
野外纵驰的艰难,他们很有体会。
“这个啊……”
秦使听到这话,也沉默了一阵。
到最后,他也只能说一句,“且听天由命吧。”
……
“秦国的王盛近来过得如何”
过了两天,
秦使迎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朋友。
大汉博望侯张骞,这次也随军出战。
只是在此之前,分兵几路,张骞并没有跟随霍去病所率的主力,所以双方之间,没有相见。
如今战事结束,大家得胜回朝,张骞才有机会找到秦使,并询问起西秦那个跟自己很不对服的故人。
秦使告诉他,“他如今已经做上埃及国主了。”
王盛在张骞封侯的刺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为国捐躯这条道路。
而按照埃及那边的制度,女王之夫,也可以成为国主。
在王盛的操作下,
使团出发之前,埃及就已经接受了秦国的册封,成为了其附庸之国。
想来再过些年,在温水慢煮之下,埃及这只“青蛙”,就要融入秦国,成为其本土的一部分。
至于为何不直接占有
只能说秦国近些年的扩张,已经快到极限了。
毕竟诸夏君子想要建立的国家,
从来就不是域外那种,昙一现的“帝国”。
他们要让自己的宗庙长久的屹立,要让子孙的祭祀永远的延续。
所以,
如何将根基扎得更深,让血脉种子繁衍的越多,保障国家的稳定,便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埃及那边,其国弱小,其地丰饶,又与秦国接壤,北边的罗马还要渡海才能进攻至此,同秦国争夺。
如此,
倒不急于一时,可以让老秦人消化一点后,再行兼并之事。
“他都为一国之主了”
“真好啊……”
张骞听到这个消息,本想嘲讽两句,说王盛这个大国使臣,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封侯,最终还得吃蛮夷女王的软饭才能上位……
但他到底没能说出口,只是感叹了一声。
张骞的神色看上去有些失落,
秦使知道,这自然不是被王盛的“好消息”所刺激的。
而是因为在这次会战中,张骞遇到的麻烦和犯下的罪责。
按照汉朝的制度,
在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