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就能大炼钢铁
所谓空中楼阁,镜中水月,不外如是。
更何况理论学派,可以因一人而成,技术却不能如此。
上帝既然没有庇护天地四方,令其享有绝对的风调雨顺,將天下万民视为襁褓中嗷嗷待哺,不可以离开大人的婴儿,自然也不会把这些需要时间积累,需要用心验证改进,需要先人后辈传承的智慧结晶,直接扔到人群中。
不然这拿来主义也太“拿来”了点。
所以类似的书籍,
阴间早已有无聊的死鬼编修了出来,上帝却没有任由其流传。
顶多允许其將各地为人掩藏,视为禁臠,以及那些的確存在过、的確是世人开动下脑筋就可以研究出的技术,推广到更多需要它们的地方去。
你想要,你就自己来拿!
维氏贤人的这句话,难道还不够真理吗
所以,
当王景看完手里厚重的书册,见到自己多年格物致知的成果,与先贤、同辈,一起匯成结果时,心里对何博这位上帝,对王延世这个“拉水鬼找替身”的前辈,总算少了些怨气。
……
“我应该將这些书呈递到陛
诸夏若以一个文明的身份来说,如今正步入青壮不久。
他的四肢发达,头脑灵活,目光明亮且没有太多蒙昧遮蔽。
会被后世卫道士批判的“奇技淫巧”、“旁门左道”,在此时虽不能得到大力的推广,以为显盛光大之学,却也能得到朝廷的重视——
春秋之时,
诸夏的土地上还夹杂著些许的蛮夷,伊洛之戎还在成周的身边快乐的跑来跑去。
战国之时,
诸夏才基本將蛮夷驱逐出中原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
四夷润了又润,一路从中原润到岭南、辽东,乃至於北方塞外,这才逃过诸夏君子们那双隨时隨地就能伸过来的教化的大手。
等卷出来大一统的秦汉,
昔年的艰苦奋斗还没有被完全遗忘,具有智慧的上位者仍旧清楚务实可靠的重要性。
所以秦朝时,会安排官吏向百姓普及律法,教导他们认识一些文字、学习一些数算。
典型的例子便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戍卒黑夫给家里写的书信,还有推广出去的九九歌诀。
而前汉编成的,记录了各地先进耕耘经验和相关技术的《农典》,更早在上位者的催促下,官吏们的努力下,成为了中低层的朝廷人员最为认可和熟悉的经典。
甚至有一些地方吏员,没有读诸子文章,辨解义礼的天赋,却能凭藉对《农典》的运用,升迁到中枢,在司空署中任职。
只是人有晚年的苍老,文明也有晚年的固执和僵化,
过去的瀟洒肆意、自信开朗,终究会伴隨著千百年的风霜而消去。
张衡自然明白王景的用意,但是他还有些担心:
“《天工开物》有类《农典》,得到朝廷认可推广,是很容易的。”
“可《明物》中的东西对今世之人来说,实在有些惊诧,一些常理、物化之道的提出者,还是嬴秦之人……”
西秦昌盛时,
国土广大却不像中原那样往来通畅,物资丰富。
所以为了儘可能的追赶上汉朝这个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