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浦江潮起时
第一章:寒冬里的火种
哈尔滨的十二月,零下二十八度的寒风裹着冰碴,在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间呼啸而过。
凌峰裹紧深灰色羊毛大衣,站在哈尔滨银行分公司的玻璃门前,看着最后一块“业务终止”
的公告被工人揭下。
他的手指冻得通红,却下意识摸向西装内袋——那里装着上海浦东展银行来的合作意向书,纸张边缘被反复摩挲得起了毛边。
“凌总,东西都搬完了。”
助理小陈抱着纸箱过来,箱盖上露出半截相框,是去年分公司十周年庆时,凌峰和林悦与全体员工的合影。
照片里,林悦穿着浅紫色旗袍,笑眼弯弯地靠在凌峰肩头,而今那抹紫色已被压在箱底,蒙了层薄灰。
凌峰接过纸箱,指尖触到相框冰凉的玻璃。
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自己和林悦蜷在分公司临时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浦东新区规划图激动得彻夜难眠。
那时他们刚从总行调来哈尔滨,负责开拓东北市场,却始终没忘记心里那团火——要在金融改革的浪潮里,闯出自己的天地。
“叮——”
电梯门开,林悦抱着文件袋走出来,黑色羽绒服裹着纤瘦的身材,鼻尖冻得通红。
她看见凌峰手里的纸箱,脚步一顿,随即快步上前:“都处理完了?”
凌峰点头,将意向书从内袋抽出。
纸张在寒风中哗啦作响,他声音紧:“浦银行说,如果我们能带团队过去,可以给我们独立事业部,资源倾斜。”
林悦的眼睛亮了,像是被寒夜里的星光点燃。
她接过意向书,手指在“上海浦东新区”
几个字上反复摩挲:“三年前我们说要在金融最前沿扎根,现在机会来了。”
两人对视片刻,忽然同时笑了。
那笑里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爽利,又藏着只有彼此能懂的默契——就像三年前,他们顶着总行的压力,坚持在哈尔滨设立分公司时那样。
第二章:冰城与浦江的抉择
当晚,凌峰和林悦坐在家里的小餐桌前,桌上摆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酸菜白肉锅。
这是他们在哈尔滨最常吃的菜,酸菜的酸香混着白肉的醇厚,暖得人眼眶烫。
“爸妈那边怎么说?”
林悦夹了块酸菜,声音轻得像片雪花。
凌峰放下筷子,手指无意识地转着婚戒:“妈哭了,说上海太远,冬天没暖气。
爸倒是支持,说‘年轻人就该去闯’。”
他顿了顿,又补了句,“不过他偷偷塞给我一沓钱,说‘别委屈了悦悦’。”
林悦的筷子停在半空,眼泪“啪嗒”
掉进碗里。
她慌忙低头去擦,却看见碗里的酸菜映出自己通红的眼睛。
三年前,她和凌峰结婚时,父母曾反对他们来哈尔滨,说“东北太冷,人心也冷”
。
可他们来了,用三年时间把分公司做到区域前三,也用三年时间让父母明白——他们的女儿,嫁的是个能和她一起追梦的人。
“悦悦,”
凌峰突然伸手覆住她的手,“浦那边说,第一批团队要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