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中闪着冷光。
李翔走过去,手指轻轻拂过机身上的流线型外壳,眼眶一下子红了——就在几天前,他的战友还驾驶着旧战机,用血肉之躯去撞日军的轰炸机。
“队长,这飞机……真带劲!”一个年轻的飞行员跑过来,手都不敢碰机身,眼睛里全是兴奋。
李翔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带劲就好好练!以后天上的仗,就靠它们了!”
三十架飞机的到来,像一剂强心针,让整个部队都沸腾了。战士们围着飞机转,百姓们也闻讯赶来,指着天上盘旋试飞的战机欢呼。
“看!那是咱们的飞机!”一个小孩踮着脚,小手指着天空,眼里满是憧憬。
修建机场的命令很快传遍根据地。平州以东的狼山坳,望海县以北的芦苇荡,加上沧州西郊,三个工地同时开工,军民们扛着锄头、推着独轮车,在工地上日夜忙碌。
狼山坳的工地上,李老汉正带领乡亲们平整土地。他的儿子在空战中牺牲了,遗体还没找回来。
有人劝他歇着,他却摇摇头:“俺儿子是为了打鬼子死的,俺多垫一块土,机场就能早一天修好,就能多一架飞机替他报仇。”
工地上没有水泥,就用黄土混合石灰,加水夯实;没有压路机,就用石碾子,几十个人拉着绳子,喊着号子往前挪。石碾子滚过,土地被压得结结实实,能清晰地看到人们的脚印。
“张司令说了,这机场不仅要能起降飞机,还要修隐蔽的机库和防空洞。”工程兵营长拿着图纸,给工人们比划,“小鬼子肯定会来炸,咱们得防着。”
三个月后,三个机场相继完工。沧州西郊机场成了主力机场,跑道长一千两百米,能起降重型轰炸机;狼山坳机场地势隐蔽,修了十条地下机库,专门用来存放战机;望海县机场靠近海岸线,主要负责警戒海上的日军舰艇。
启用那天,张浩亲自到场。三十架“猎鹰”式驱逐机依次升空,在机场上空组成编队,机翼反射着阳光,像一群银色的雄鹰。地面上,军民们仰头观看,欢呼声此起彼伏。
“李翔,”张浩对身边的空军司令说,“从今天起,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飞行员练出来。不仅要会空战,还要能对地攻击、侦察,甚至长途奔袭。”
李翔立正敬礼:“保证完成任务!”他望着天空中的机群,握紧了拳头。他知道,这三十架飞机,承载着太多人的期望。
机场建好了,飞机到位了,最缺的就是人才。张浩在根据地内发布公告,招募飞行员、机械师、通讯兵,甚至还办起了“航空学堂”,从少年里选拔好苗子。
学堂设在沧州城里的一座废弃教堂里,第一批招了五十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都是根正苗红的贫农子弟。开学那天,张浩亲自来讲课。
“知道为啥要办这个学堂不?”张浩站在讲台上,看着子的老家去。你们现在学本事,将来就能开着飞机,把炸弹扔到东京去!”
少年们眼睛一亮,一个叫小石头的男孩站起来:“张司令,俺能学会开飞机不?俺爹是被鬼子的飞机炸死的。”
张浩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能!只要肯下苦功,不仅能开,还能开最好的飞机,替你爹报仇!”
学堂的课程很满,上午学文化,下午学机械原理,晚上还要去机场看机械师修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