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伪军的一个据点。
“兄弟们,听说最近要对沧州发动大行动?”情报员趁着和伪军士兵喝酒的机会,装作不经意地问道。
“哼,你小子少打听。不过听说上面要加大封锁力度,还要配合皇军搞一次大规模进攻。”一名伪军士兵喝得醉醺醺的,无意间透露出一些重要信息。
情报员心中一紧,表面上却若无其事地继续和他们喝酒聊天。等摸清更多细节后,他找了个机会,迅速将情报送回了沧州。
国民党派来的联络官在沧州城进进出出,看似在积极推动双方合作,实则暗藏玄机。
送来的物资中,除了部分劣质武器和过期药品,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
“张司令,这批物资可是我们委员长特意交代送来的,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联络官满脸堆笑地对张浩说道。
张浩看着那些破旧的武器和过期的药品,心中冷笑,但还是客气地回应:“多谢贵党关心,只是这些物资……”
联络官尴尬地笑了笑:“战事紧张,物资调配难免有些失误,张司令多多包涵。”
这些所谓的“援助”背后,是国民党对张浩部队的试探与打压。
他们担心张浩势力壮大,又不想失去沧州这个抗击日军的前沿阵地,所以想用这种方式削弱张浩部队的实力,同时观察其反应。
然而,张浩并没有被国民党的小伎俩所迷惑。
他一方面将计就计,收下这些物资,对外依旧保持与国民党的合作姿态;另一方面,暗中加强自身的生产能力,努力摆脱对国民党援助的依赖。
“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物资问题。”
张浩召集干部们开会,“军工厂加大武器弹药的生产,发动百姓自制一些简易武器。同时,组织人员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部队和百姓们在张浩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场自力更生的行动。
军工厂里,工人们日夜加班,改造生产设备,提高武器产量和质量。百姓们则在城外的荒地上挥汗如雨,种植各种农作物。
面对日军的封锁和国民党的算计,张浩决定主动出击,打破当前的困局。
他与将领们反复商讨,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突袭日军和伪军的几个关键封锁据点,打乱他们的部署,同时开辟一条安全的物资运输通道。”
张浩在作战会议上详细阐述着计划,“空军要提供空中掩护,装甲师负责突破防线,步兵则负责清理据点内的敌人。”
然而,计划的实施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部队的弹药消费太快了目前受限,必须精准使用;
其次,日军和伪军的据点防守严密,强攻必然会造成巨大伤亡。
“我们可以先派侦察兵摸清据点的防御弱点,然后发动夜袭。”赵刚提出建议。
“好,就这么办。同时,我们要制造一些假象,迷惑敌人,让他们摸不清我们的真实意图。”张浩点头赞同。
侦察兵们再次深入敌后,对日军和伪军的封锁据点进行详细侦察。
他们趁着夜色,悄悄靠近据点,观察着敌人的巡逻规律、火力布置和防御工事。
“据点西南角的防御相对薄弱,只有一个岗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