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舱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铅块。
何必强盯着面前突然亮起的全息投影屏,指尖无意识地抠进了金属长椅的边缘。
屏幕上的画面还带着未完全消除的加密噪点,像是被揉皱又勉强展平的旧照片,泛黄的色调里浮动着1975年的尘埃——那是他出生的年份,一个只存在于家族相册和爷爷只言片语里的年代。
“这是叶子桐用‘万能合一’能力破解的第七层加密,”
叶云天的声音从玻璃外传来,带着一种刻意压低的沉重,“何琪山在主实验室的监控系统里植入了独立加密协议,每一层都关联着他的基因序列,我们花了三个月才完全解锁。”
屏幕上的噪点渐渐褪去,露出了一间宽敞的实验室。
天花板上悬挂着环形的荧光灯管,光线苍白地洒在布满仪器的金属台面上,空气中似乎能看到漂浮的微尘。
画面中央矗立着一台半人高的圆柱形装置,表面镶嵌着七圈环形显示屏,最外层的屏幕上跳动着淡蓝色的数据流,装置顶端延伸出三根银色导管,像某种金属生物的触须,分别连接着三个不同的控制台。
“时间锚点生器,”
叶云帝的声音适时响起,他调出装置的三维结构图,与屏幕上的实物重叠,“当年时间研究小组的核心设备,理论上能通过捕捉空间中的‘时间粒子’,短暂稳定住半径五米内的时间流。”
何必强嗤笑一声,目光却没离开屏幕:“稳定?我爷爷后来证明了,它能做到的远不止这些。”
画面里,三个穿着白色实验服的身影出现在镜头中。
走在最前面的是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头梳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正低头检查左侧控制台的参数。
他拿起笔在纸质记录本上写着什么,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
声竟能透过几十年的时空清晰传来——那是刘建国,何必强在家族档案里见过他的照片,备注是“时间伦理研究员,负责实验风险评估”
。
“老刘,锚点稳定率到98了,要不要试试加载第三套校准程序?”
右侧控制台前的年轻女人转过身,她扎着利落的马尾,胸前的铭牌写着“周敏君”
,手里举着一个数据板,笑容里带着对实验的热忱。
她是赵静姝的助手,也是小组里最年轻的成员,档案里说她“对时间变量的敏感度远常人”
。
“等老孙回来再说。”
刘建国推了推眼镜,抬头看向实验室门口,“那家伙去拿叶浩龙带的特供咖啡,跑了快十分钟了,该不是想独吞吧?”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同款实验服的高个男人就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个不锈钢保温桶,脸上挂着爽朗的笑:“谁说我独吞?这不是怕烫着你们这些搞精密计算的大脑嘛。”
他把保温桶放在中央的石桌上,正是孙志强——叶浩龙的学校同窗,后来放弃了升学机会,跟着叶浩龙加入了时间研究小组,档案里对他的描述是“体能与智商双高,小组的‘应急处理专家’”
。
周敏君笑着接过咖啡杯:“孙哥,你这借口找的,叶组长知道了该扣你这个月的零食份额了。”
“扣就扣,”
孙志强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