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大学城物理系的地下实验室,比地上实验室更像一座真正的“时空工坊”
。
这里没有窗户,冷白色的led灯照亮了整个空间,墙壁上嵌着数不清的能量接口,中央的实验平台被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金属支架,上面悬浮着两个半透明的全息模型——左边是“力量增幅核心”
的三维解构图,右边则是一个棱角分明的黑色模块,标注着“重力扭曲模块v2o”
。
叶阳光穿着白色的实验服,蹲在支架下方,手里拿着一把特制的合金扳手,正在调整两个核心之间的连接接口。
他的额头上渗着汗珠,实验服的袖口沾着点点机油,但眼神却异常专注,指尖每一次转动扳手,都精准地将接口的误差控制在oo1毫米以内。
“哥,重力扭曲模块的能量阈值已经校准好了。”
叶晚晴站在控制台前,面前的全息屏幕上跳动着一串绿色的数据流,“最大输出功率能达到1ooo焦,和力量增幅核心的额定功率匹配,符合双核心并联的负载要求。”
她右手食指上的银戒指轻轻贴在控制台上的感应区,屏幕上立刻弹出一道“能量链路已打通”
的提示——这是她通过戒指的能量感知,确认两个核心的能量通道没有堵塞。
自从上周钟摆和罗盘成功锁定2o25年的坐标后,团队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云月2号”
的核心研上。
叶阳光提出的“双核心并联”
方案,是解决原“云月号”
单核心过载问题的关键:将负责提供基础动力的“力量增幅核心”
与负责扭曲时空结构的“重力扭曲模块”
通过神经链接芯片同步控制,两个核心既独立输出能量,又能通过芯片实时分担负载,避免单一核心因压力过大而崩溃。
“吴小研,协同程序加载得怎么样了?”
叶阳光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看向坐在角落电脑前的吴小研。
吴小研推了推滑到鼻尖的黑框眼镜,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回车键,屏幕上瞬间弹出一个蓝色的进度条,飞爬到1oo。
“搞定!”
他兴奋地举起电脑,“‘双子星协同算法’已经成功写入神经链接芯片,能实时捕捉两个核心的能量输出数据,同步延迟控制在ooo1秒以内,误差绝对小于o1——就算其中一个核心突然波动,另一个也能立刻补位!”
为了写这个程序,吴小研熬了三个通宵,参考了当年叶云天团队留下的“云月号”
控制代码,又加入了自己研的“动态负载平衡”
模块。
现在,神经链接芯片不仅是储存叶云天影像的载体,更成了“云月2号”
双核心的“大脑”
,能精准协调两个核心的运作。
叶阳光接过吴小研递来的神经链接芯片,将它插入支架中央的接口槽。
芯片一接入,两个核心的全息模型立刻亮起蓝光,表面的纹路与芯片的数据流同步闪烁,像是有了生命。
“准备次空载测试。”
他走到控制台边,和叶晚晴并肩站在一起,“所有人退到安全区,启动三级能量防护。”
苏晓抱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