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研究院的地下数据室弥漫着一股陈旧的纸张味与电子元件的冷香。
惨白的led灯照在一排排金属档案柜上,柜门上的编号从“199o”
到“2o24”
依次排列,像一串凝固的时间刻度。
叶云天蹲在编号“1999”
的柜子前,手指划过冰冷的柜门,耳边传来妻子林月瞳翻动纸质档案的沙沙声。
“建伟当年把重要数据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存在研究院的主数据库,另一部分他亲手锁在了这个‘冷备份’柜里,钥匙只有我有。”
林月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从包里掏出一把铜质钥匙,插入锁孔,“他说过,除非‘云天’需要,否则永远不要打开这个柜子——现在,应该就是时候了。”
柜门“咔嗒”
一声弹开,里面没有预想中的纸质文件,只有一个巴掌大的黑色金属盒,盒身刻着熟悉的纹路——那是父亲叶建伟标志性的“空间折叠示意图”
,与《空间折叠实验手记》封面的图案一模一样。
叶云天小心翼翼地拿起金属盒,触到盒底时,指尖传来细微的震动,像是里面藏着某种休眠的能量。
“这是老式的磁光硬盘盒,得用研究院的古董读取器才能打开。”
林月瞳领着他走到数据室中央的操作台,那里摆着一台机身泛黄的设备,屏幕还是老式的crt显示器,“当年建伟特意留下的,说只有这种设备能读取最原始的实验数据,不会被现代系统干扰。”
叶云天将金属盒接入读取器,按下启动键。
显示器出“滋滋”
的电流声,屏幕上先是闪过一片雪花点,随后慢慢浮现出一行黑色的宋体字:“叶建伟·空间折叠实验·双能源理论·备份数据·199911o5”
。
“双能源理论?”
叶云天的呼吸骤然急促,他滑动鼠标,点开了第一个文件夹。
文档里的内容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心中的诸多谜团——父亲提出的“空间折叠”
并非依赖单一的科技能量,而是需要“双能源驱动”
:以微波辐射、粒子加等“科技能量”
作为基础动力,负责撕裂空间壁垒;同时必须以佛力、灵气、魔法元素等“非科技能量”
作为稳定剂,中和空间撕裂时产生的紊乱能量,两者的输出比例需维持在3:1,一旦失衡,就会引能量暴走,打开不可控的虫洞。
“原来如此……”
叶云天盯着屏幕上的能量平衡公式,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之前在天文台的粒子捕捉失败,就是因为只有科技能量,没有非科技能量做稳定,才会引空间能量紊乱。
爸当年肯定早就现了这一点。”
他继续向下翻阅,文档的后半部分突然出现了一段标红的实验记录,标题是“19991o27生物能量介质测试实验”
。
记录里详细写着:父亲为了寻找更高效的“非科技能量载体”
,尝试用家鸭的血液作为生物能量介质——那是1999年深秋,家里养了三年的母鸭“阿黄”
正要下蛋,父亲却为了实验,亲手抽取了它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