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来,带来了“臭氧基因图谱”
——这是她从未来晶体里提取的,包含了不同温度、湿度、紫外线强度下,臭氧分子的最佳稳定参数。
“你把图谱里的数据,嵌入符阵的道力逻辑里,符阵就能自动调整道力输出强度。”
苏洄指着监测站的控制台,“比如遇到强紫外线天气,符阵会自动加强稳定符文的道力;遇到大气流动快的情况,会自动调整魔法定位的精度,让臭氧精准落在空洞里,不被风吹走。”
叶清玄按照奶奶的指导,将臭氧基因图谱导入符阵系统。
当系统启动时,控制台屏幕上的“臭氧修复效率”
瞬间从7o升到了95,空洞的缩小度也加快了一倍——原本需要一个月才能缩小3o,现在只需要十天。
接下来的半年里,叶清玄在全球各地建立了二十个“臭氧监测站”
:在贝极的霜屿群岛,监测站针对北瀚冰原的低温环境,优化了符阵的道力抗冻性;在南陆的云脊山脉,监测站结合高原的强紫外线,加强了魔法结界的防护力;在澳屿洲的雾澜岛,监测站利用海洋性气候的湿润空气,提升了臭氧的稳定时间。
这些监测站通过“道符-魔法能量网络”
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全球臭氧防护网”
——只要某个区域的臭氧浓度下降,附近的监测站就会自动启动修复程序,像一张无形的网,牢牢护住地球的“生态保护伞”
。
有一次,叶清玄在北瀚冰原监测站巡查时,遇到了一群来考察的小学生。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指着监测站上方的淡蓝色臭氧团,好奇地问:“哥哥,那个蓝色的东西是什么呀?”
叶清玄蹲下身,拿出一个简易的臭氧模型——三个连在一起的小球,笑着说:“这是臭氧,像地球的‘太阳伞’,能挡住有害的紫外线,让我们不会被晒伤,还能保护植物和小动物。”
“那这个‘太阳伞’之前坏了吗?”
小女孩又问。
“嗯,之前坏了一个小洞,我们现在在慢慢把它补好。”
叶清玄指着远处的冰原,“你看,现在冰原上的小花,比去年开得更多了——这就是臭氧‘太阳伞’修好的功劳。”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画纸,递给叶清玄:“哥哥,这是我画的‘太阳伞’,我希望它永远都不会坏。”
叶清玄接过画纸——纸上画着一个蓝色的圆形,周围围着红色的道符和紫色的魔法星星,下面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保护地球的伞”
。
他看着画纸,心里突然暖暖的——这就是他努力的意义,不是为了复杂的技术,而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永远看到完整的“太阳伞”
,能在阳光下安全地奔跑。
就在这时,他口袋里的未来晶体突然亮了起来——晶体是叶溯爷爷临走前给他的,说“等你真正明白修复臭氧的意义时,它会告诉你未来的样子”
。
晶体投影出的画面,让叶清玄瞬间红了眼眶:
画面里,百万年后的地球,大气层外包裹着一层淡蓝色的“臭氧保护层”
——从太空看,像给地球穿了一件蓝色的薄纱,完整无缺,没有一丝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