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费力解读肢体语言和微表情,小林内心的想法像开了闸的洪水,源源不断地涌入她的脑海:对失败的恐惧,对家人不理解的委屈,甚至是对某位同行的嫉妒……那些难以宣之于口的隐秘情绪,此刻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她面前。
她第一次如此精准地触碰到了来访者的核心困扰,引导的话语总能恰到好处地戳中痛点。咨询结束时,小林哭了,不是压抑的啜泣,而是释放般的痛哭,临走前紧紧握住陈静的手:“陈老师,谢谢您,我感觉……轻松多了。”
门关上的那一刻,陈静瘫坐在沙发上,浑身无力。刚才那半小时,比她以往任何一次咨询都要消耗精力,但也前所未有的高效。她看向办公桌角落那根银白的网线,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这一切,一定和它有关。
接下来的几天,陈静的世界彻底变了。
走在办公楼的走廊里,同事们的心声像弹幕一样在她脑海里飘过:
【“今天中午吃什么?楼下那家面馆好像不错……”】
【“刚才老板看我的眼神怪怪的,是不是上次报告没做好?”】
【“陈静最近怎么怪怪的,看人的眼神好像能穿透一切……”】
去咖啡馆买咖啡,吧台小哥的心声清晰可闻:
【“这位女士要的是冰美式,少冰,记住了别弄错……她是不是心情不好?眉头皱得好紧。”】
甚至在回家的地铁上,周围乘客的一闪念想法也会钻入她的意识:
【“快点到站吧,累死了……”】
【“旁边这人身上好香,是什么香水?”】
【“今天股票又跌了,亏大了……”】
起初,这能力让她的咨询工作如虎添翼。她能瞬间识别来访者的防御机制,精准找到问题根源,咨询效果显着提升,预约量也翻倍增长。同行们都称她为“天才咨询师”,说她有“读心术”。
但很快,麻烦就来了。
她再也无法享受一场“单纯”的对话。朋友约她吃饭,笑着说“最近挺好的”,她却听到对方心里在抱怨工作不顺、感情受挫;母亲打电话来,叮嘱她“注意身体”,她却听见母亲内心深处对她至今单身的焦虑;甚至连楼下的邻居跟她打招呼“小陈回来啦”,她都能听到对方心里在想“这姑娘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总是愁眉苦脸的”。
每个人的秘密、隐私、甚至是一闪而过的恶意念头,都在她面前无所遁形。这让她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和孤独。她再也无法相信表面的笑容和温和的话语,因为她知道那背后可能隐藏着完全不同的想法。
一天晚上,她参加一个行业聚会,一位平时对她颇为友善的前辈端着酒杯走过来,笑容满面地说:“陈静啊,你最近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后生可畏啊。”
但陈静听到的却是:
【“哼,不过是走了狗屎运,说不定用了什么旁门左道的方法,真以为自己多了不起……”】
那一刻,陈静端着酒杯的手微微颤抖,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她勉强笑了笑,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了聚会。
走在深夜的街道上,城市的霓虹灯光影交错,映在她疲惫的脸上。她能听到远处情侣的甜蜜心声,也能听到小巷里醉汉的呢喃,甚至能听到路边流浪猫对食物的渴望。这些声音像无数根细针,密密麻麻地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