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立方体外壳上扩散开,包裹住实验用的小麦幼苗,瞬间完成传送。视频里的蓝光,和老人描述的“淡蓝色光膜”,颜色、亮度甚至扩散的速度,都一模一样。
“把云舟1号磁约束环的参数调出来。”叶云天对林月瞳说。林月瞳立刻操作探测器,调出2025年9月的质检数据——那枚有0.02毫米磨损的磁约束环,在高能量输出时会出现“参数漂移”,当时记录的漂移频率是“4.2赫兹”。而此刻,光谱仪检测到的凹陷区域能量频率,正是4.2赫兹。
“完全匹配。”林月瞳的声音有些发紧,她将探测器屏幕转向叶云天,“光膜的能量特征、波动频率,甚至覆盖时的静默状态,都和磁约束环磨损后的参数漂移一致。这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常规武器能做到的——没有爆炸,没有冲击,是纯粹的空间层面的‘剥离’。”
叶云天点点头,目光扫过凹陷中心——那里的跨空间粒子浓度最高,光谱仪的探头在微微发烫。他想起序章里的推测:未闭合的虫洞裂隙,在能源残波的共振下扩大,形成了空间吸附力。现在看来,这个推测已经被验证了——青川河下游的旧水电站,残留的能源残波与虫洞裂隙共振,让裂隙扩大到足以“吸附”一整个河湾的程度,那道淡蓝色光膜,就是裂隙扩张时产生的空间屏障,将河湾、水流和村民一起,从本宇宙“剥离”了出去。
“有没有可能是外力攻击?比如……其他势力的技术?”一个年轻的队员小声问,他是去年刚加入小队的,没经历过“植物拯救计划”的研发,对“虫洞”“跨空间”这类概念还带着些陌生的敬畏。
叶云天摇摇头,指着凹陷边缘的田埂:“如果是外力攻击,会有冲击波痕迹,至少会有泥土飞溅、植被倒伏,但你看这里——”他蹲下身,拨开田埂上的草叶,“草还是立着的,叶片上的露水都没掉。而且,攻击不会只‘剥离’特定区域,还能精准避开周围的农田、道路。这只有一种可能:是空间自身的力量,将这片区域‘吸入’了另一个空间。”
“那……老周他们还有救吗?”老人的声音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抓住叶云天的防护服袖口。
叶云天沉默了片刻。他想起2025年,叶云舟从未来回来,说过“时空传送不会直接伤害生命,只是改变空间位置”。但现在的情况是“虫洞裂隙吸附”,不是可控的传送,谁也不知道被吸入的空间是什么样的,会不会有生存条件。他只能拍了拍老人的手,语气尽量平稳:“我们会尽全力查,现在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裂隙的规律,防止再出现这样的事。”
林月瞳已经开始在凹陷周围布置监测设备——四个小型能量探测器,分别对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来追踪裂隙的能量变化。她蹲在设备旁调试时,突然“咦”了一声,指着探测器屏幕:“你看,能量波动有周期性,每十分钟会出现一次小峰值,峰值方向……指向黑松森林。”
叶云天立刻凑过去——屏幕上的红色波形,每十分钟就会向上凸起一次,峰值对应的方位,正是30公里外的黑松森林。那里有旧能源管道,是当年制造磁约束环的材料来源地,也是能源残波集中的区域。
“下一个目标可能是黑松森林。”叶云天的眉头皱起来,他拿出对讲机,对小队成员说,“立刻联系黑松森林附近的生态站,让他们密切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