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丁处。”
“这个课题不好做。”丁奇说,“数据庞杂,涉及的部门又多,光是协调数据,就能跑断腿。”
“确实压力很大。”刘清明点头,“我还在摸索阶段。”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丁奇说,“别的方面不敢说,跟计委那帮人扯皮,我还是有点经验的。”
这就算是正式接纳他进入圈子的信号了。
刘清明心里感激。
“谢谢丁处。”
“别叫丁处了,生分。”丁奇摆摆手,“跟明华一样,叫我老丁,或者丁哥都行。”
一顿饭的工夫,称呼从“丁处长”变成了“丁哥”。
这顿饭,吃得值。
接下来的日子,刘清明的工作顺利了很多。
有了丁奇这个“司里通”的指点,很多之前觉得棘手的流程性问题,都迎刃而解。
两人虽然负责的课题不同,但很多宏观思路是相通的。
尤其是在华夏加入WTO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都在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
一系列适应新形势的改革措施,正在酝酿出台。
体改办作为核心参谋机构,这段时间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办公室里,几乎每个人都在连轴转。
刘清明更是如此。
他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将自己脑海中那些来自未来的经验,巧妙地融入到报告和分析中去。
这些经验,是华夏未来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宝贵财富。
随便拿出来一点,都能让这些顶尖的智囊们感到惊叹。
比如,在分析能源结构时,他不仅指出了高耗能产业占比过大的问题,还前瞻性地提出了发展清洁能源、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初步构想。
这些观点,在当时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刘清明能用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推导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