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疑虑完全消散,理解了大单于的所作所为,“留给我族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匈奴起势,总是在华夏混乱之时。
战国之世,秦、赵、燕的主力都集中于中原大争,一直没能腾出手来清洗胡族,汉胡总体情势,有进有退。
若以对胡作战来说,只有燕国大将秦开平定胡族相对彻底,连续几次大战,一举使胡族退却千余里而溃散,融入了匈奴族群。
华夏北部对胡作战主力是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对北胡几次大反击,大破长期盘踞河套以南的林胡、楼烦,修筑长城并设置云中、雁门、代郡三郡,此后,北方诸胡势力大衰,几乎全部融入了匈奴。
至此,北患主流变成了匈奴,所谓胡患,也成了一种泛称。
及至战国中、后期,秦国变法强盛,为了抵抗秦国的压力,燕国、赵国逐渐把重心、主力都放在了中原对战上。
直到秦大一统,秦、赵、燕三国对匈奴主要奉行防御战略,让匈奴势力大增,不仅全部夺取了早先被赵国控制的阴山草原,还把触手延伸到了大河以南。
接着就被一统强秦重击了,秦朝大将蒙恬把匈奴人赶出了河套以及河西走廊,秦末大乱,又卷土重来。
数百年来,胡人也好,匈奴也好,与华夏族群的种种联结、对抗一直没有断绝过。
华夏始终有着吞噬北部族群的意愿,胡人族群也在图谋着稳定地占据华夏北部的农耕富庶之地,随着时间推移,越发强烈。
没别的,幕南、幕北都在变得不适合居住,尤其是这几十年来,生存地的情况愈发严峻。
气温一年比一年冷,极端天气,一年比一年多。
汉地这些年天灾人祸次数增加,草原则更加早,族中大祭司早就发出警告,“腾格里在发怒”!
为了自己,也为了族群,匈奴必须夺得代地,通过复杂山地四出劫掠汉家,才能维持住生存,甚至是强大起来。
伊稚斜、赵信都坚信,夺得代地,靠着手中的弯刀,胯下的战马,整个大汉都会是匈奴的粮仓。
“自次王,你在汉家多年,熟知汉事,此次南下,你为先锋。”
伊稚斜双手抓着赵信的双臂,肃穆道:“我不要再像寻常大掠那样,抢得些许牛羊人口财货后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