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篡臣(1 / 4)

    必君主无责任,然后可以责诸大臣。

    这一句话。

    便是历朝历代的君臣写照。

    也是皇帝、皇臣的金科玉律。

    皇帝哪能会有错?

    都是大臣私欲作祟扰乱朝纲,犯下了弥天大错。

    在董仲舒的天人之说中,就建议大汉立制,“有灾异则策免三公”。

    其实,这道所谓的南阳罪己诏,打眼一看便能瞧出是出自谁手,只有董仲舒。

    人啊,容易被别人骗,也容易被自己骗,陛下、董仲舒就是现成的例子。

    天人之说,董仲舒自己都不一定相信,但说的多了也会受到影响,再加上董仲舒自己的纲常之说,“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就容易为自己所骗。

    皇帝,拥有言出法随的能力,一念,群臣死,一语,太子亡。

    哪怕明知道不可能,但在书文罪己时,由心而发不自觉地会把罪过甩到太子、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子党身上。

    作为大汉天子的刘彻看到时或许会觉得哪个地方有些不对劲,可也说不上来,因为他从来没有认为过去二十年执政生涯中有过错。

    一切过错,是太子不孝,是太子党不忠造成的,包括这份罪己诏,全是逆子、篡臣逼的。

    坐在御座上,刘据静观着大殿里的“搏杀”,父皇、董仲舒的思想,不能说是,如果换到后世,会有无数拥趸。

    但这是汉朝。

    是才立国八十载的大汉。

    丞相府、兰台的权力是受到了削弱和限制,可距离成为皇帝、皇权的附庸还差的远呢。

    至少,绝境中的公孙弘、张汤都有说话的机会。

    而在政治中,如果官员犯错,总能够牵扯到皇帝,但如果皇帝的圣誉受损,整个朝廷的官员都要遭殃。

    简言之,官员是有能力把皇帝拉下水的。

    假如此时此刻坐镇宣室殿的,是乾纲独断的父皇,靠着拉偏架,即便张汤舍得一身

最新小说: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上命昭唐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重回宿敌年少时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白月光破棺而出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