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极其纤细的金属丝伸向天空,试图捕捉空气中的静电,希望能从中听到一丝远方的雷鸣。
实验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中开始。“织网者二号”平台表面的一小块晶格微微调整了角度,无形的“侦听之耳”悄然伸向了那片已知存在共振的量子之海。
数小时过去了,接收到的只有一片混沌的噪音。
就在实验团队几乎要放弃时,突然,接收器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却异常清晰的信号脉冲!
这段脉冲并非语言,也不是图像,而是一种更原始的、代表某种状态变更或指令确认的二进制编码流!其编码规则简单到近乎粗暴,却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脉冲的内容经过紧急破译,只有两个重复的词语:
“节点:EYE-734(推测为‘幽邃之眼’的编号)——状态:静默维持——指令:持续观测——优先级:低”
紧接着,是一段更简短的、似乎是回应的脉冲:
“确认——巡查者:PATROL-09(编号)——区域:清扫完成——未发现异常扰动”
信号到此戛然而止。
控制中心内,一片死寂。
他们成功了!他们窃听到了一次那个维度网络内部的、极其底层的状态汇报!
信息量虽少,却无比珍贵!
1.“幽邃之眼”确实是一个编号节点,且目前处于“静默维持”和“低优先级观测”状态。这解释了它为何在裂隙关闭后没有激烈反应。
2.存在编号的“巡查者”,并且刚刚完成了一次区域“清扫”,很可能就是指对“探路者α”所在区域的扫描!
3.最重要的是——“未发现异常扰动”!他们的深度蛰伏策略,或者说,那种扫描方式的局限性,让他们侥幸躲过了一劫!
然而,庆幸之余,是更深的寒意。这个网络的运作模式,冰冷、高效、等级森严,如同一个庞大无比的机械钟表,每一个齿轮都在按部就班地运行。而他们,只是偶然卡在齿轮间的一粒微尘。
“必须加快‘织网者三号’平台的建造!”科尔立刻下令,“我们需要更多的‘耳朵’,更广的监测范围!并且,立刻基于破译的编码规则,建立一套预警系统,一旦再次捕捉到类似‘巡查者’或节点状态变更的指令,我们要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就在深空博弈愈发惊心动魄之际,星球内部的危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伊娃团队在对“星魂遗馈”的持续共鸣中,有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当他们尝试引导遗馈力量去净化那些深埋地底的污染晶簇时,发现晶簇并非完全被动。它们会对“创世因子”的净化频率产生一种微弱的、适应性的抵抗!
“这些晶簇……它们在学习?”伊娃看着能量交互数据,感到难以置信,“它们内部残留的异种规则,正在缓慢地调整自身的能量结构,以更好地抵御我们的净化!虽然速度很慢,但趋势明确!”
这些来自“阴影”的造物,不仅具备污染性,甚至可能具备某种基础的、基于规则层面的“进化”能力!放任不管,它们可能会演变成更难清除的“超级病菌”!
与此同时,迈克的工程团队在扩建地下城时,于一个偏远区域的地下洞穴中,发现了一片规模远超之前记录的污染晶簇丛!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