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有粮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婆娘常静贞,他现在尝到了成语“妻离子散”的味道。
一个男人,屋里头没有老婆,家不成家,空空的屋里全是寂寞。
供销社开门了,午休时,赵有粮拿着积攒已久的布票和钱走进了全镇人眼中的销金窟。
小年轻们结婚,才会上这里来买两身好衣裳。
供销社里的衣裳质量好,但是贵,一件能花掉他半个月的工资。
赵有粮站在成衣柜台前,和里面的女售货员打招呼:“过年好哦!女同志的衣裳给我介绍一下。”
售货员是一个中年妇女,香喷喷的,烫着洋气的小发卷,头油抹得锃亮,蚊子站在发丝上都能打滑摔折腿。
她认识赵有粮,是镇上食堂的厨师,笑着回应:“赵师傅,过年好!要给谁买衣裳?多大年纪的?”
“给我婆娘常静贞买,你还记得她不?她经常在镇上卖豆腐,身材和你高矮差不多,比你瘦。”
“记得,记得。常阿婆豆腐,嫩豆腐细,老豆腐香。我们还等着她来卖豆腐呢,价格合适还好吃。”
“记得就好,你说那件紫红色的棉袄她穿行不?”
“这件她穿应该会肥一点,她人瘦。就剩这一件了,我跟主任说一说,让他给你算优惠点。”
“肥点好办,里面还要穿毛衣和秋衣。”
“赵师傅,好不容易买件新衣服,让婆娘来试一下么。”
“她不在这边,陪女儿住城里了。”
“哦,那是去享福喽!”
“没享么子福,女儿车祸受伤,她去照顾。”
“没事就好,平安就是福气,穿件带红的衣裳压一压,运势好。”
卷发售货员极力推荐这件紫棉袄,这件衣服眼瞅着就过季了,价格贵,镇上总共也没卖出几件。
年后衣裳都降价了,昨天也没有一个人来问的。
现在人手上刚有点闲钱,还在忙着吃饱吃好、家里盖新房的事上,至于穿着讲究,那是有钱人才想的事。
“好,就要这件吧,用塑料袋给我装起来。”
“赵师傅,光穿棉袄还不得行呢,里面最好穿一件高领棉毛衫,这样才洋盘。这件紫粉色的高领衫也是新到的货,又细又软,贴身穿合适。”
“好嘛好嘛,两件都要。”
“赵师傅,我给你拿大一个码,里面衣服纯棉的过了水会缩一点,宽松的穿也舒服。”
卷发售货员巧舌如簧,把两件衣服断码的贵衣服推销给了赵有粮。
但是也没有做绝,她还想卖个人情给赵有粮,所以去找供销社主任,给赵有粮要了一个最低折扣。
镇上上班的人,都活在一个迷你小社会里,来来往往、衣食住行都脱不开人情两个字。
赵有粮抱着两件软乎乎的新衣服,心里踏实了。
尽管花了他快一个月的工资,总算堵住了心里的那个漏洞。
等到初十,他就把衣服往常静贞面前一放,妻子一定笑开花!
一想到这,赵有粮脸上的笑意就藏不住了。
这股开心一直伴随着他,他哼了一下午的小调。
下班后把提包放进屋里继续哼着小调,在厨房里剖鱼。
网箱里网到的大鱼去头去尾,用盐腌了,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