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啊?”
日军参谋官惊讶一声:“真是突然,是高层那些人的原因吗?”
“不是哦。”
“真是遗憾,无法能够在您这位长者的指导下工作。”
远藤三郎微微弯腰一礼:“这段时间麻烦你了,真是感谢,岩崎君。”
“承蒙将军阁下的照顾。”那个日军参谋官将头压的更低。
······
与此同时。
距离亚东镇不足三十公里的得力其尔,格尼河上游一个叫做葛家沟的地方。
陆北来到此地实地勘察,河面上矗立着数十根木柱子,只需铺就上木板就是一条简易的木桥,只不过碍于日军航空兵的侦察,并没有在大白天铺上木板。
放下望远镜,陆北扭头,警卫员义尔格举着一副地图凑过来。
陆北跟随行的闻云峰说:“过河往前就是三岔河镇,去年就是在三岔河镇北部木营沟遇见你们,从木营沟往东有条小河汇入格尼河。
如果你们还在伐木场,那些木材就是通过木营沟送入格尼河,等待桃花汛的时候再漂流出山,到了平原地区就是马拉人推,一点一点将木材运输到嫩江,如此周而复返。”
“您这是第几次来了?”
“第三次,上一次是一个月前。”
闻云峰凑过来看了眼地图:“千万不要跟我说,来第一次的时候,你们就将附近的地图绘制完成。”
“没办法,总得要吃饭不是?”
闻言,众人纷纷大笑。
抗联对于周围附近的地形还有日伪军据点摸的清清楚楚,而伐木场的运输路线也是抗联的生命线,隔三差五拦路弄点吃的,运气好碰见懂事的木把头,对方会将所知道的情报全盘托出,这样抗联也能节省不少事。
闻云峰说:“往西走,说不定还有类似我们这样的人,像我们这样的伐木场绝对不止一个。”
“还有好几个。”陆北说。
“知道确切地点吗?”
“不知道,大部队不能贸然行动,小股侦察分队深入敌方腹地要冒风险的,而且日寇加大对于木营的管控,编练了三千兴安森林警察部队,日伪山林队会把侦察队追到死。”
“真是遗憾。”
抬头看了眼天,陆北说:“甭遗憾了,说不定这次咱们顺路能够打下几个伐木场。以前是顾虑太多,现在倒是没什么顾虑,若是能找到像你们这样打过仗的老兵,说不定咱们能转危为安。”
“太理想了,我们几百号人被日本人折磨的剩下几十号人,没剩下多少人了。”
勘察完渡河点,陆北很满意这处地点,随队返回村子。
在村口的磨盘台子上,吕三思正在跟支前民工较劲,一群大老爷们面对一群老弱妇孺显得无力招架,桥桩子是这些老弱妇孺们打下的。为了完成抗联的需要,他们跳进河水里,代价是有两位身子较弱的老人入水受惊了。
才四五十岁,在后世正是身强力壮之时,但在这年头已经是老家伙啦!
老家伙生病了,吕三思给他们工钱还有营养费,没一个人要,拿着钱花不出去让吕三思相当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