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民看着同仇敌忾的三个人,笑着说道:“你们三个从哪儿回来的?”
“今天五四文学社的师兄组稿,邀请我们过去参加,今天文学社的社刊《未名湖》有很多人在讨论你,搞得像是你的作品研讨会。陈健功师兄鼓励我们多写一些《狼烟北平》的书评,支持一下你!”
刘振云笑着说道。
“有时间替我谢谢陈健功师兄!”刘一民笑着说道,没想到《未名湖》还准备挺自己一把。
陈大志摆了摆手中的笔记本:“你上次写的诗,让《未名湖》的销量增加了很多,编辑部那些师兄师姐这算是谢你。”
三人又聊了聊于佳佳的这篇文章,感觉分析的十分到位,自己等人怎么没有想到写这种,跟比起来,这种文章要简单许多。
聊完后,又开始吭哧瘪肚地想自己手里面的。
刘一民拍了拍他们三个肩膀,安慰了几句后走出了宿舍。
初至四月,燕京的气温暖和了许多,路基两边的杂草间开始泛绿,从远处看能看到一抹绿色,走近想找确实不太容易。
刘一民走进外研社,里面零零散散的来了不少的留学生,李聪仁他们还没有到。过了大约十分钟,李聪仁姗姗来迟。
他的手里面也拿着一份中青报,跟着其余人一块指指点点。
“刘,今天准备讲什么,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克俚福笑着说道。
“今天给大家讲中国人的朋友之道,什么叫做损友和益友,对于朋友加同志,我们如何对待。”
看大家来的差不多了,刘一民开始通过引用孔子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的益友观和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的损友观开始讲起。
整整聊了一个小时,刘一民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刘,你就是我的益友,为了你我愿意插自己两刀。”李聪仁举手说道。
“不只是益友,是亦师亦友。”穆拉土说道。
“刘,十分期望你能够来马耳他,听说你要去法国,法国的马赛离我们马耳他不远,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中海边上,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长存。”
克俚福声情并茂地说道,李聪仁鄙视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