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我先给你量一下你的尺寸!”
老裁缝师傅拿着软尺不断地在刘一民身上量了起来,量完后将数据认认真真的记好:“小同志,你的身材很标准,做起来不难,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做好,你要是急的话,四天左右。中间你还得过来试一下样子、试成衣,有不合适的地方再改一改。
有的同志体型就很难做,试来试去,老需要改。”
“我不急,辛苦您了师傅!”
“为人民服务嘛,我们是沪市来的,专门做西装的。”老裁缝师傅笑着说道。他在这里工作了不少年了,见了不少的大人物。
“老同志,你知道哪里卖皮鞋、腰带和衬衣吗?”刘一民问道。
“衬衣卖的地方多,皮鞋要好找一下。等你西装好了,你带着西装去买衬衣更合适,要不然买了不合适就浪费钞票。200块钱的置装费,还是有点紧巴巴的。”
“好,那我过几天再过来!”
刘一民打了一个招呼,离开了红都服装店,骑着自行车回到了燕大。
中青报内,经过于佳佳在编前会上一番较量,终于通过了她的稿子,决定明天刊发,就以读者的名义来刊发。
作协李记亲自打电话给了徐住庆,告诉他们对于报纸上印发选票的事情,他们原则上没有意见,并且会在作协内部协助中青报做好这次工作。
“老徐啊,青年是国家的青年,我们作协也十分关心新一代的青年作家,今天我见了刘一民同志,我对刘一民同志在文学界的青年一代中的影响力,完全放心。
不过希望你们在统计选票之后,跟作协通一下气,让我们的工作有所准备。”
“老李,放心吧,这项工作至少也等到刘一民同志回国后才会完成,你们放心。”徐住庆笑着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刘一民看着中青报上面的报道——《读者眼中的刘一民:凭什么不是他?》陷入了沉思,谁写的呢?
“一民,你看了没有?”宿舍门被刘振云三人猛地推开,人未至声音倒是先传了进来。
进来后,看着刘一民手上的报纸:“你也在看?有条有理,逐字逐句地反驳,这篇文章写得很有力量,很有水平。”
李学勤插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