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说道:“现在这样书房就像样多了!”
刘一民笑着说道:“你把书房布置的这么好,我要是弄乱了怎么办?”
“简单,以后我经常来帮你整理。”朱霖看完自己的作品,得意的点了点头。又从自己的挎包里面,将最新一期的《诗刊》拿了出来,递给了刘一民。
“最新的一期《诗刊》,刘老师,你的诗歌被刊登在了首页。《诗刊》上面特意地加了一句评语。‘刘一民同志的青春抒情诗歌’。好多人都在买,我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
书店门口排队的全都是中学生和大学生,这次跟以前不一样,基本上看不到中年读者。”
朱霖将《刚刚好》指给刘一民看的同时,眉飞色舞地讲起自己在书店门口遇见的一幕幕。小年轻拿到《诗刊》后站在旁边刚读完,就红着脸离开了。
也有的,将《诗刊》塞到挎包里面,看也不看,几个小姑娘就一起笑着从书店门口跑开了。等到没人的地方,才激动地打开杂志,低声地吟诵了起来。
以往的《理想》是高声吟诵才有味道,现在的《刚刚好》是低声吟诵才有感觉。加上脸上的羞涩和嘴角的莫名微笑,显然是完全写到了青春男女的心坎里面。
四五六个年轻人围在一起,低声讨论着上面的诗句,旁边有人走过也全神贯注无法察觉。
往往是男孩子一堆,女孩子一堆,男生和女生走在一起的的很少。
以前大家流行的是诗抄,往往是其中一个人买一本,其余人将自己喜欢的诗歌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现在看到《刚刚好》这首诗后,抄已经满足不了她们了,每个人都想要有一本《诗刊》,一边看,看完后留在手里面作纪念。
“为什么这作者里面还有一个朱霖?”有人出声问道。
“可能是,一起写的吧!”
“废话,刘一民同志的能力,需要跟别人合写一首诗歌?你们信吗?反正我不信!”
“我也不信!”
“一百个不信!”
吵了一会儿后,又冷静了下来。一群人开始思索,但想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头绪。
想挠一挠头发,发现不管怎么使劲儿,根本摸不到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