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是真下了大力气,你们有这种精神,文学才能繁荣起来!”
刘一民刚想说还有个病人在招待所呢,马识途又说道:
“还有一件事情,一民,你在阿坝的山里面,可是关于你的声音可没断过。电影就不说了,万人空巷、人满为患都不足以形容。《收获》发表了你的《追风筝的人》,长篇啊,这是我今年看过最精彩的长篇。”
“老徐,你还不知道吧.”
徐驰摆了摆手,得意地说道:“谁说我不知道,我跟一民的关系,他的这篇春天的时候我就看过了,当时我的反应跟你一样!”
“你早就看过了?”马识途意外地说道。
“不仅看过了,当时我还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民的这长篇还有我一点点小贡献!”徐驰用手比划了一下。
“我估计你们刚下来,还没看到相关的报纸和杂志,茅盾同志和巴金同志都发表了评论,盛赞这篇。时代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尤其是雪区的命运,题材够新颖,故事足够吸引人。前后两个故事分开也足够感人,合在一起那就是非常感人。”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命运,人性的复杂全部给刻画出来了!”
“这是一部让人热泪盈眶的,看到后眼泪情不自禁地就往下掉,苦难和痛苦、悲伤、希望和救赎,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马识途从桌子上拿出两页纸递给了刘一民说道:“这是我给巴金同志的信,在信里面我祝贺他,祝贺他的《收获》,并谈了谈我对这篇的感受。你这个原作者看一看,如果我说的有失偏驳的地方,还请你多多的给点意见。”
看马识途这态度,刘一民赶紧说道:“马老,您有什么意见,包括批评我都接受。这部能够获得成功,离不开老徐同志、茅盾同志和万老师的帮助。”
刘一民看了看,基本上都是夸奖,有的地方是觉得细节不够,如果多点细节就行了。
“二十多万字的长度还是太短了,你应该写长点,将细节都给写到位。”
马识途跟刘一民聊了很久,刘一民和老徐才知道《追风筝的人》卖的多么火爆。
“当然,批评的声音也很多!不管什么事情,都有不同的声音!”
刘一民笑着说道:“放心,我心态好!”
“这我可以作证,一民的心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