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改编的电影,我们也正在拍!”朱得熊说道。
等到饭店下班,三个人准时离开了饭店,朱得熊和王严两个人挥了挥手,一起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刘一民看着两人的背影消失后,回到了四合院里面。没想到北影厂想以比《庐山恋》更低的经费来拍摄《驴得水》,《庐山恋》的拍摄经费是七十万,刘一民猜可能没花完。
《驴得水》成本再低,应该也要超过十万,到时候北影厂只能再追加经费了。
《追风筝的人》稿费到了,果然是按照千字十元的最新标准给付的,总共得到了两千一百元。汇款单到了的时候,刘一民还接到了李晓林的信和随信寄来的读者来信。
在信里面,李晓林对刘一民《追风筝的人》进行了毫不吝啬的夸奖,还将当时巴金先生看到时候给的评语也写了下来。
《收获》这一期总共卖出了八十万册,创下了复刊以来的销售记录。
十几封的读者来信,李晓林希望刘一民挑出一封或者两封回信,并在下一期的《收获》上面发表。
《收获》是双月刊,两个月发行一次,时间足够。不过李晓林还是希望他尽快回复是否刊登,如果刊登的话,提前给他留出来版面。
坐在书房里面,刘一民打开读者来信看了起来。
十几封信,每个人的看书的角度都不同探讨的问题也不同。有的在探讨友谊、有的在探讨父子亲情,有的在探讨爱情或者是家国之情。
关于友谊读者写道【我在下乡的时候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情,但朋友并不知道我曾经背叛了他。回城后,每当看到他热情真诚的脸庞,内心不免感到愧疚。
看了《追风筝的人》之后,心里面的愧疚感愈发增加。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告诉朋友,但告诉之后,若朋友得知了真相,两个人的友谊是不是就此一刀两断。】
信里面写的背叛,并没有具体讲,这就让刘一民很难去回复。不过,他知道,这个人正在饱受折磨,就像里饱受折磨的主角。
刘一民想了想,一边写,一边引用一些书里面的句子,修改后写给了他。
【我们的一生中,不管是年轻还是中年,都面临着忠诚于友谊或者背叛友谊的两难选择。我们做的错事,对方会发现或者不会发现,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往事会自行地爬出来,然后爬进我们的四肢,让我们受着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