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全凭嘴一张.”
“茅盾先生找你干什么?”
“应该是序写好了,《追风筝的人》要出版了,茅盾先生写了个序。”
“恭喜哦,刘老师!”
“同喜同喜。”
到了院子里面,刘一民将一麻袋的苹果分成了五份,朱霖回家带一份、曹禹一份、刘一民一份,到了矛盾家取序,空手也不好。
另一份送到夏言家里吧,写个序还没感谢。
东西不好送,创作之家的苹果当礼物,倒是合适的选择。至于作协的张广年和崔道逸嘛,就用稿子还人情了。
给的苹果多,平均一份下来也不少,这倒让刘一民又感谢起老赵的先见之明了。
“我就不用了吧?”朱霖说道。
“没事,反正也多,就当是我对叔叔阿姨的一点心意了。”
朱霖抿嘴笑了笑,不再坚持。
骑着自行车将朱霖送回家,顺便拐到了木樨地,将苹果送了进去。
“一民,这么好的苹果,你从哪儿弄来的?”李玉如高兴地说道。曹禹在书房看书,李玉如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有点无聊,看到刘一民来,格外的开心。
“我到了北戴河一趟,那边的同志们送的,老师还在书房?”
“一民啊,你怎么来了?”曹禹听到声音从书房走了出来,摘下眼镜疲惫地说道。
“给您送点苹果尝尝!”
“北戴河怎么样?”
“北戴河好啊,很白,我是说浪花很白!”
李玉如说道:“你这孩子,白浪白浪,浪花当然是白的。”
“我没见过海,还以为是蓝的!”
李玉如洗了个苹果削好放在了盘子里面,曹禹和李玉如两人年纪大了,晚上吃不了多少。
“嗯,就是这个味道,老赵同志还好?”
“挺好的,当地的同志还说想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