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才告诉李玉如这边有人,她才依依不舍地挂断电话。
看向两位工人,刘一民不好意思地说道:“麻烦两位了!”
“没事儿,刚装电话都这样,你要是想再装一台的话,记得早点去,电话局每月到的电话数量也是有限的,我们走了!”
刘一民送两人出去,顺便骑着自行车到了邮电局又付了200块钱的电话机机器费和电话线的费用。
“再见,刘一民同志,明天我就安排线路的师傅到院里装电话!”
电话局的工作人员冲着刘一民挥了挥手,客气地说道。
翌日,一大早还是那两名工人,敲开了刘一民的四合院大门,在堂屋的侧墙边装了一台电话。
接下来再出去跟人聊天,临走还得来一句:“有事儿打电话!”
装电话的几天内,除了李玉如打来电话外,很少有其余人打电话。
有的想联系的,还不知道刘一民装电话。
商务印书馆的编辑黄春雨在秋风和秋雨中骑着三轮来到了四合院里,车厢里面牛皮纸包的都是《追风筝的人》的样书,上面盖着一层雨衣。
黄春雨已经穿上了蓝色外套和毛衣,脖子间系着红围巾。看到刘一民后,感叹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啊,下了一场雨,冷的这么快啊!”
刘一民看着稀稀拉拉的秋雨:“雨还下着,怎么今天来了?晚点没关系!”
黄春雨一边将吃力地往院子里面推,一边说道:“书店马上就要开售了,样书得早点给你送来,你也好送人。书店卖前和卖后送人,完全不一样!”
将三轮推进院子里,两个人合力把书卸在了书房里面。黄春雨撕开牛皮纸看了看,发现书没有沾水这才放下了心。
刘一民拿出毛巾递给了黄春雨,让他将头上和衣服上的水珠给擦一下:“老黄,你怎么不给自己也拿个雨衣!”
黄春雨指了指刚才从车厢上拿下来的雨衣:“我觉得咱这儿地距离挺近的,趁着停雨的间歇过来,没想到不行,刚出来就下了雨,淋了我也不能把书淋了,我淋了一会儿就干了,书淋了可不好送人了。”
将身上密密麻麻的水珠擦完之后,又笑道:“我这个春雨倒是被秋雨给淋了!”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