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间。
法国出版社的马赛丹尼已经离开了中国,他跟姚雪垠也签订了《李自成》在法国的出版合同。
徐驰凭借着在法国跟刘一民学来的斗争经验,联合姚雪垠一起,把版税提高到了百分之十二。
姚雪垠来信感谢刘一民的引荐,让本书得以跟法国的读者见面。
至于挣钱嘛,老姚同志肯定不好意思讲!
“一民同志,你看我对章华妹的采访,构思的怎么样?”在火车上,于佳佳笑着问道。
“正在写,写个短篇,估计很快就能写完。”
“是嘛,到时候一定看看!你一般不是写中篇吗?怎么想着写短篇?”于佳佳问道。
“也不能根据习惯,得根据故事情节。单一人物在短时间内,人物和环境的变化有限,写的太长了,就真成了补老太太袜子的了!”刘一民看着火车外的的风景转变。
旁边的皮埃尔听到杨志的翻译,好奇地问于佳佳是什么采访,两个人交流起来了采访的内容。
林业部的同志显得有点沉默寡言,黑色的皮肤发皱,只有讲到自己专业问题的时候,才会说几句。
看了许久刘一民,林业部的同志才开口说道:“刘作家,等到塞罕坝种树成功了,也希望你写一写我们塞罕坝,写一写我们林场工人的奋斗历程。”
“您也是从塞罕坝回来的?”刘一民问道。
“当年跟着领导同志参加过塞罕坝的考察工作,平常会来往于两地,所以对塞罕坝有很深的感情。”
“现在塞罕坝怎么样了?”刘一民问道。
“机械和人工造林同时进行,只要苗子好,造的就快,我们摸塞罕坝的脾气,摸了好几年才摸透!
你在法国的时候,跟法国人讲我们的事情,法国人是什么态度?”
“他们啊,肯定是震惊,加上不相信,要不然这位记者同志不会特意想来塞罕坝看一看!”
“那让这洋鬼子看一看!”林业部的同志得意地笑道。
皮埃尔抗议道:“我听得懂洋鬼子是什么意思!”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