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杨晦的夫人笑着洗了一个苹果递给了刘一民,旁边的杨诲拿起书认真地看了起来。
等严家炎下课来到燕东园,期间杨诲竟然没说一句话,看的极为认真。
严家炎笑着问杨诲觉得怎么样,杨晦撅着胡子说道:“没看太懂!”
严家炎讪讪一笑,让他再多看看,带着刘一民离开了燕东园。
“有两套房子,一套是120的,一套是160,你想去看哪套?”
“160的吧!”
“那我先给你说好,那可贵了!”严家炎笑道。
“老师,您放心!”
“好,走吧,咱们过去看一看。这一套房子是一个华侨教授的,他在燕南园有住宅的,这套房子是给自己的儿子买的,可惜他儿子,住了一个月后就去南洋了,中间回来几次也都是住在燕南园,可以说是新房,但是长时间没人住,老两口偶尔会去打扫一下。”
刘一民内心大喜,这样的房子最好,买不到新房,次新房也可以!
到了燕南园,接上这位华侨教授,这位华侨教授教的是理工科,马来人,头发已经花白了,在国内任教已经四十余年。
对方十分健谈,一直跟刘一民聊文学,聊刘一民的作品。聊得最多的是《狼烟北平》,他讲了以前自己在北平的所见所闻。
“这部老北平的味道很浓啊,看着的时候不自觉的就想到了以前。文学作用于人的思想,技术作用于物质,两者缺一不可!我算是二代南洋华人,父辈木船出海,刚开始步履维艰,终于闯下一番天地,我才有机会入学.”
老教授回忆起祖辈和自己筚路蓝缕的历程,又是一部南洋华人踊跃报国的历史。
学成之后,回到祖国,准备教授更多的青年,以科学报国等等。
“梁教授,几十年回首一望,走过的路可真不简单!”
“一民啊,你说的不错。国家从乱到治,我是都经历过,真希望以前那种事情,不要再上演。”
到了华侨公寓,梁教授带着刘一民走到北楼的四楼,走进去后,屋子里的家具上落了一层浮沉,不过并不厚,估计打扫应该在两个月左右。
打开门,就能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