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一场秋雨如约而至,燕京的街道上,枯黄的树叶落了一地,路边的行人骑着自行车缩着脑袋,匆匆忙忙。
街道两旁的红砖墙上刷着“改革开放”的石灰标语,底层隐约可见“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
刘一民骑着摩托车飞快的从街道上驶过,轮胎卷起雨水和枯黄的树叶,任由它们在雨中飞溅、在雨中飞舞,又落下
谁都没有感觉到,这个物品贫乏精神却无比富足的时代,正在我们的脚下、在我们的指尖缓缓流走。
时代的列车越来越快,快到这些口号会迅速的被人们遗忘.直到有一天,再次想起,面带微笑。
“这些口号,是咱们国家一代代的奋斗历程,是刻在我们身上的记忆!”
刘一民站在讲台上,对着大二的学生侃侃而谈。这是刘一民成为副教授以后的第一堂课,教室里面坐满了人。
大二的学生刘一民没一个认识的,他们大一的时候,刘一民已经是大四了。
这群新生蛋子,可没多少机会见到刘一民!
“这是我来的路上看到的,也讲给大家。口号有时代性,文学也是有时代性。我觉得文学的时代性,分为内容时代性和生命时代性!
什么叫做内容时代性,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有点了解。例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的内容,这就是时代性。人没有办法离开自己所处的时代,就像是人不能拽着自己的头发飞起来。
什么叫文学生命的时代性,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现在是1982年,1978年左右的伤痕文学作品,为什么现在很少提了。或者说比以前提的少了?当时出来的时候可谓是人山人海,现在呢?
这就是文学生命的时代性,这些作品只在那个时候有生命。有的呢,在刚开始的时候不显,但是后来人们才恍然大悟,引为神作。”
刘一民看着下面认真听讲的学生调侃道:“大家都写过,但是没有被发表,可能不是大家写的不好,而是大家没看到它的好!”
学生们听到后,顿时笑作了一团。
“刘教授,为什么有的书一直都有生命力呢?”
“那是因为它不单单具有时代性,还具有普世性,它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和宣扬的思想,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价值。比如孝道,咱